東野圭吾-手紙.JPG

個體的自由與平等,集體的尊重與法治,

種種立基在個人主義之下的理念,

真的是我們永恆追求的不變價值嗎?

 

如果是的話,為何在今時今日,

看似已經達到前述標準的情境中,

不時的還有為數不少的人們,

緬懷著往昔的舊時光,

諸如日據時代、抑或是更早期的農業社會。

 

那種"強社會、弱個人"的操作模式,

以極小化個人權利的做法,去成就社會集體的安全網絡,

透過相互間的監督與批判,

力求讓個人的行為準則,服膺在無形的道德制約之下。

一旦逾越了道德所劃定的界線,

排山倒海的譴責聲浪,將永遠的跟隨著自己與周遭親友,

利用著人性當中的恐懼,

讓個人始終遵循著約定俗成的規則行事,

絲毫莫敢挑戰雷池一步。

 

假若說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防線,

代表著當社會從過往人治色彩濃郁的道德規則,

變遷至法治為主的剛性體系後,

就為人處世標準而言,其實呈現的是一種倒退的發展。

儘管許多人還是以過往的道德判準來審度當下法治的社會,諸如:

@對於犯下殺人行徑的嫌疑犯,經常可見義憤填膺的親友或鄉民,

   硬是堵到了地檢署,準備給加害者來個迎頭痛擊,

   這是過往道德主導才會發生、類似於"洗門風"的制裁。

   而現行的法律制度,基於保障尚未審理定讞的當事人,

   可能以頭戴安全帽、檢警層層戒護的方式,來突破民眾的包圍,

   給予人們一種警方只會保護壞人的印象,

   但這卻是法治所應有的態度。

 

@對加害者的親友們,舉著正義大旗的鄉民們往往也未曾放過,

   藉由人肉搜索的方式,將一干人等的個資公諸於世,

   以一種準抄家滅族的手段,

   務必要讓加害當事人嘗嘗親友飽受威脅的痛苦。

   將以眼還眼具體化,讓其個人不僅得面對法律的制裁,

   還得一輩子承受著來自親情方面的鄙視,

   顯然,這是立基在過往道德審判的加強版。

   但對於這種私法制裁,法律卻往往以人權的理由,

   認為犯罪行徑應當止於當事人,罪不該再延伸至他人身上,

   藉此否定了道德連坐的正當性。

 

類似的案例,近來可說是屢見不鮮,

其中,肉圓爸遭鄉民包圍、逼吃炒辣椒的事件最是轟動,

或許有許多人對於當日到場的人士的動機有所質疑,

但顯然與法律拿他沒皮條相比,

最終致使他出面道歉的,還是立基在道德的集體譴責。

基此,究竟哪個社會制度更具有捍衛集體安全的效果,

或許可說是各有所長的。

(就像老一輩的人們,總喜歡談論日據時代治安的良善,

 但那樣的安全感,卻是建立在寧殺錯不放過的恐懼之下,

 值不值得,顯然有著個體與集體方面的解讀差異。)

 

往昔道德制約的謬誤,在於將莫須有的罪名,

硬是透過集體歧視的做法,加諸到了犯罪者周遭的親人身上。

擺明了是清白之身的人,為何還需要在連坐處分的陰霾下,

面對來自各方鄙視的眼光,並且貼上了等同於嫌疑犯的標籤呢?

從個人主義的觀點來看,這自然是再荒謬也不過的傳統觀念壓迫,

但倘若循著傳統建構的理路解析,這種看似準霸凌的行徑,

背後的出發點,其實是希冀透過一種集體恐懼下的相互箝制,

來確保每個人得以循著道德規則行事,而不存有逾矩的想法。

畢竟一旦周遭的相關人等犯了事,罪則將不會僅止於制裁當事人,

其他人亦將因此而陷落到飽受歧視的煉獄,

據此讓彼此說甚麼也得憑藉著情感的力量,

把行為偏差者重新拉回到正軌之上。

這樣的制裁體系,倘若能夠搭配道德良序的思維,

確實得以構成一楨相當有效的社會安全網絡;

唯可惜的是,道德未具文的不確定性,

加上集體歧視的後果往往相當慘烈,

致使個人權益恐遭遇嚴重侵害,才讓人們開始思索法治的重要性,

社會安全模式,從而始由道德過渡到以法律為基準的體系。

 

儘管如此,諸如此類的歧視消失了嗎?

若大家以為訂定相關的平等法,就可以從此消弭人際關係間的歧視,

那未免也實在太過天真了吧!

就好似求職現場一般,"性別平等法"早有明文規定,

該對求職者的性別、年齡、身材等特徵,做一視同仁的對待。

但說歸說,做歸做,

真正做到平等的,只不過是將求職啟示中的相關特徵刪除,

到了面試的階段,事實上錄取與否,根本還是與這些特徵大有關係,

顯然歧視從表象轉入內心,回到了面試官的自由心證,

難道就不叫做歧視了麼?無疑是自欺欺人的表現。

又或以本片的主角武島直貴為例,

因為有個犯下殺人罪的哥哥,引致於在求職上老是不順遂。

這與司法檢警圈的升遷潛規則相仿,

據聞只要親友曾有過重大犯罪紀錄者,幾乎等同於和升遷管道絕緣。

顯見即便社會再怎麼倡議公平,個人口中再怎麼訴說平等,

心中那把審度他人的尺,終究還是免不了以有色眼光,

來分野著陌生人群中的善與惡、是與非。

既是如此,又何必加諸那麼多偽善的詞藻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信"(手紙),

敘述父母早逝、哥哥武島剛志為照料一家生活所需,

鋌而走險的入屋行竊,卻不慎殺死了回家的屋主,遭到判處殺人罪入獄。

弟弟直貴則因著哥哥的刑責,從小飽受旁人異樣的眼光,

在求職道路上始終無法順遂,就連女友在聽聞自己的家世後,也選擇敬而遠之。

入獄期間,兄弟之間一直維持著書信往來,

但直貴為了不讓哥哥操心,總是以開朗樂觀的口吻,

向哥哥報平安,隱藏著自己遭到唾棄的痛楚感受。

 

後來,在經過妻女遭到他人襲擊的事件後,

加害者的父母前來尋求原諒,這才讓他深刻的體悟到:

錯了就是錯了,永遠都不可能奢談原諒。

總以為不去面對、正視問題的存在,

就能夠讓事件淡忘與消失,但顯然那都只是自欺欺人的行為;

沒能讓做錯的當事人,同樣感受著周遭親友受到鄙視的痛苦,

只是一種姑息養奸,讓他無法從痛楚領悟到做錯事的譴責。

心念一轉,讓直貴選擇將成長的所有經歷一次道出,

並且從此斷絕與哥哥的關係,不再往來。

 

就如同對被害者的家屬一般,剛志總是一廂情願的寫信道歉,

總以為只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真心的懺悔,

家屬就可以從中獲得絲毫的救贖與安慰。

事實上,受害的傷痕是一輩子的,

每每想及事件當時的情景,以及加害者殘暴不仁的臉孔,

只會是想一次痛一次,不可能因此選擇原諒或欣慰。

基此,加害人最大的慈悲,

就是坦然的伏法,讓自己從此在世界上消失,

而非一而再、再而三的讓人憶及痛苦不堪的往事,

因為痛苦只會被掩蓋,絕不可能驟然的消逝。

 

還是不得不佩服東野圭吾在親情、道德與法律之間細緻操作。

回歸到剛志的偷竊現場,他原本有機會成功逃離的,

但卻在乍聽到母親與弟弟皆喜歡的童謠歌曲時,

一時緬懷起三人相互扶持的點滴歲月,恍神之下才誤殺了屋主。

某種程度在其違法的行徑之上,增添幾許親情的元素在其中,

復以其對弟弟未來前途的殷切期待,

讓所做所為更像是為了維繫家庭的幸福而來。

對照著弟弟自顧自的活著、為求生存毅然斬斷彼此兄弟情的作為,

究竟道德中的善惡判準,各該給予著甚麼樣的評價,

違法的哥哥一定萬惡?遭受歧視的弟弟必然良善?

我想恐怕都不是三言兩語所得以釐清的界線吧!

 


 

延伸閱讀:相關"東野圭吾"網誌文章:

雪煙追逐 (雪煙チェイス)-東野圭吾--[心硯書評]--雪地快感,讀來冷感

戀愛纜車 (恋のゴンドラ)--當動作巨星成龍扮起愛情小生,是甚麼樣的光景呢?

真夏方程式:破案天才伽利略 --側重親情倫理論述,神探丰采略顯失色

[心硯影評]東野圭吾 徬徨之刃---所謂的"正義"?

[心硯影評]麒麟之翼 新參者劇場版---溝通與了解的知易行難

[心硯影評]"嫌疑犯X的獻身"觀後感--罪犯與天使的雙重性

[心硯影評]韓版 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一貫的人性激盪

[日劇]東野圭吾 新參者--謊言中所蘊涵的真實

[日劇]破案天才伽利略 第2季--探討玄學的經典之作

[日劇]東野圭吾懸疑故事--殺人動機的缺陷?

新參者SP 沉睡的森林--"無心一擊"的禪意--[心硯影評][2014冬季日劇]

人魚沉睡的家 (人魚の眠る家)--[心硯書評]--愛你,直到靈魂逝去的那一霎那

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天空の蜂)--[心硯影評]--為了自私冷漠的社會,值得嗎?

解憂雜貨店(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客觀環境的物換星移,不變的,始終是親情的篤真

我殺了他--東野圭吾--[心硯書評]--回歸本格派,開放式結局的純推理佳作(小雷)

十字屋的小丑 (十字屋敷のピエロ)--[心硯書評]--動態呈現犯罪事件的戲劇敘事手法

使命與心的極限-東野圭吾-(使命と魂のリミット)-[心硯書評]--人性的善惡試煉

以前,我死去的家--[心硯書評]--未知的過去,該是當下人格缺陷的正當理由麼?

白金數據:DNA連續殺人-東野圭吾--[心硯影評]--制度總在金權的籠罩下迷失

杜鵑鳥的蛋是誰的 (カッコウの卵は誰のもの)--[心硯書評]--適才適所的以偏概全

劫持白銀 (雪國之劫;白銀ジャック)-東野圭吾--[心硯影評]--恐嚇行徑下的善惡動機歧異

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 (Parallel World・Love Story)--謊言說了一百遍,自己都信以為真了

嫌疑人X的獻身--[心硯影評]--人生中總有這麼個偶然,讓你覺得值得了一切的付出

虛像的丑角 (虚像の道化師)-東野圭吾-神探伽利略--[心硯書評]--物理與心理的絕妙融合

操縱彩虹的少年 (虹を操る少年)-東野圭吾--[心硯書評]--沒有一種生物會像人類那樣拒絕世代交替

解憂雜貨店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心硯影評]--用心聆聽,用愛解憂

疾風迴旋曲 (疾風ロンド)-東野圭吾--[心硯影評]--愛,就該大聲的說出來

單戀 (片想い)-東野圭吾--[2017冬季日劇][心硯劇評]--性別認知,是不容河蟹的!

第十年的情人節 (素敵な日本人)-東野圭吾--[心硯書評]--有跡可循才是推理吧!

當時的某人 (あの頃の誰か)-東野圭吾--[心硯書評]--溯源推理始終來自於人性

空洞的十字架 (虚ろな十字架)-東野圭吾--[心硯書評]--殺人良心犯的諸種樣態

新參者完結篇:當祈禱落幕時 (The Crimes That Bind)--逆倫弑親,竟是最真摯的救贖

拉普拉斯的魔女 (Laplace's Witch;ラプラスの魔女)--以恨之名的人生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