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DSC_0025.jpg

最近,寶寶開始喜歡拿起書本,看似認真地翻閱著書籍,

尤其是在睡前時刻,更是央求我們來幾則枕邊故事,才肯入眠.

這讓本來回到家就黏在電腦桌前的自己,也不得不開始改變下班後的時間配置,

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著孩子閱讀...

坦白說,儘管唸了大半歲月的書,但其實我個人是很討厭看書的,

喜歡的只是將自己所見所思,付諸文字載於網誌罷了!

但為了孩子,得開始培養閱讀的興致,於是便從個人感興趣的素材進行選擇,

首先便以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作為起始,

畢竟根據他的著作所改編的幾部日本電影,迄今始終在我推薦的電影片單中.

 

本文所欲介紹的"人魚沉睡之家",維持著東野圭吾一貫關懷社會議題的風格,

推理性的元素少了,但訴諸於人性間折衝的思緒,卻益發的深刻.

會選擇本書,不諱言的,它封面上的一段文字,深深的打動我的心坎:

"我心裡的可愛寶貝,卻成為別人眼中的駭人怪物.

 如果愛是一種病態,就讓我徹底瘋狂吧..."

愛到深處,是足以超越一切倫常與生理狀態的,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就是愛本質上的純粹...

基本上,就我的見解,本書的核心在於針砭日本針對腦死判定的醫療陋習:

因著伊斯坦堡宣言之故,各國在器官捐贈的規範上,

有著自給自足,禁止跨國供應的默契.

換言之,等待器官捐贈的患者,多半僅能夠等待國內器官捐贈者的救贖.

無奈的是,相較於歐美國家腦死即捐贈器官遺愛人間的做法,

日本反而顯得保守,若當事人生前沒有明確捐贈的意願,

一旦其面臨到腦死的狀態,家屬們通常不會願意進行腦死的判定,

更對於器官捐贈的意願頗低,這也讓日本等待器官移植者,

往往在尚未等到救贖前,就已經先蒙主寵召了.

本書以此議題為論辯主軸,多少希冀讓日本民眾得以重新的省思:

究竟"活著"的定義是甚麼?

腦死狀態,無自主呼吸可能的病人算活著麼?

抑或是心臟停止跳動,才能夠謂之為死亡呢?

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生命何屬的大哉問...

 

小說從一名因溺水而呈現腦死狀態的女童瑞穗說起,

其父母因著未明瑞穗對腦死與器官捐贈的想法,

而悍然拒絕進行腦死判定,並透過最新的電波刺激瘠髓的技術,

使其四肢得以因此活動,看似就像只是沉睡的女孩一般的容貌.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身旁的人一一認為瑞穗已形同死去,

唯獨母親薰子,依舊選擇放棄一切來繼續關愛著,相信有一天她會醒來.

直至三年後的某一天,說是做夢也好,是靈魂出竅也罷,

薰子看到了瑞穗向自己道謝告別,這才讓薰子宛若獲得了救贖,

從此釋懷,選擇讓瑞穗進行腦死判定,並且遺愛人間.

愛妳,直到靈魂逝去的那一霎那...我想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加淒美的情懷了吧!

 

故事中,我個人認為兩個橋段頗具有論辯性:

其一,當眾人質疑腦死的瑞穗僅是具遺體的當下,

薰子驟然拿起刀子,作勢欲往瑞穗的心臟刺去.

她問著警察局長:我這一刀刺下去,算是殺人罪嗎?

如果是,那就代表著瑞穗還活著,是刺進心臟使其停止,才算是死亡;

如果不是,是否意謂著讓心臟從跳動到停止的作為,不算是種謀殺呢?

箇中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去認定一個人的生命狀態:

到底是心臟持續跳動,即使腦死,以機器維繫身體機能,也屬活著呢?

還是只要腦死,縱心臟機能無礙,也屬死亡了呢?

就我的想法,端賴您有多愛其人來決定:

愛到深處,即便是撫屍長伴,或也是無所怨尤的吧!

就好似金庸武俠小說中,深愛著妻子阿衡的東邪黃藥師,

不就是在妻子逝去之後,將其安放於冰窖中,依舊天天探視,閒話家常,

外人看來是種病態,但對於愛人而言,始終還是幸福著的...

其二,薰子偽裝成瑞穗老師"新章房子",

事後彼此對腦死器官捐贈一事交換意見的橋段,也同樣耐人尋味:

薰子原以為新章老師贊同著歐美國家的做法--腦死就該遺愛人間,

沒想老師所給予的答案是:

"就邏輯上而言,腦死即捐贈器官,是較可令人理解的做法;

 但親人之間的考量,絕不僅僅只有邏輯,更多的是來自於感性的呼喚.

 捨不得讓親人判定腦死,進而把器官捐贈出去,

 只是人之常情,道德上無需存在著絲毫的愧疚..."

這或許正是存乎於至親之間,"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完全不是邏輯所得以干涉,而全然是因愛限定的範疇.

畢竟對個人而言,國家器官捐贈的盛行與否,等待移植者能否如願,

根本都不是自己必須去費神的問題,

一己心中只需要認知的,只是要否跟前的親人繼續以此狀態陪伴著,

如此而已,遑論其他...

當小說看到這個章節,其實我不時也在想著當年爺爺癱瘓臥床的往事:

在某次面臨是否插管治療的當下,其實家族間是有著不同想法的,

情況就宛若故事中的情節一般,

得選擇到底是讓爺爺繼續痛苦的臥床,

還是就自然的讓他沒了呼吸,安詳辭世.

一如書中新章老師的見解:

基於親情的驅使,到了真要抉擇的那一刻,儘管知道臥病的苦楚,

但還是毫無選擇空間的,決定繼續插管治療,

為的,只是想再多感受一刻爺爺在身邊的溫馨罷了.

這個理由或許很自私,但愛,本來就是如此霸道般的瘋狂吧...

 

最終,不免要去揣測的,是究竟東野圭吾本人對此議題的立場為何?

從最終瑞穗的心臟移植至一名曾心儀於她的男孩身上,

讓她心臟持續在世界某個角落中跳動著的景象告終...

想必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吧...

 

本書儘管讀後感的陰鬱後座力頗強,

但細心閱讀咀嚼之後,相信對於生命的存在,將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推薦給喜歡東野圭吾的朋友們!

 

延伸閱讀:相關"東野圭吾"網誌文章:

真夏方程式:破案天才伽利略 --側重親情倫理論述,神探丰采略顯失色

[心硯影評]東野圭吾 徬徨之刃---所謂的"正義"?

[心硯影評]麒麟之翼 新參者劇場版---溝通與了解的知易行難

[心硯影評]"嫌疑犯X的獻身"觀後感--罪犯與天使的雙重性

[心硯影評]韓版 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一貫的人性激盪

[日劇]東野圭吾 新參者--謊言中所蘊涵的真實

[日劇]破案天才伽利略 第2季--探討玄學的經典之作

[日劇]東野圭吾懸疑故事--殺人動機的缺陷?

新參者SP 沉睡的森林--"無心一擊"的禪意--[心硯影評][2014冬季日劇]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