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愛東野圭吾作品的書迷,
咸不認為"解憂雜貨店"算是一部懸疑推理小說,
與其他著作的風格大相逕庭...但我的觀後感倒認為:
說它是推理小說,或許名不符實,
但基本上懸疑的氣氛依舊充滿著"東式風格"
--意即兜兜轉轉,蕩氣迴腸的劇情背後,
隱藏著的,始終還是離不開親情的羈絆與牽掛...
小說本身牽涉到平行時空的交織,幾則小故事的縱橫交錯,
截然不同的人物,卻在浪矢雜貨店的串連下,彼此又看似密切相關.
基本上是部頗複雜,但卻又十分暢讀的小說.
本書想改編成電影,我想殊是不易,
光是想在短短兩小時內理清箇中人物的關聯性,會是相當艱鉅的工程.
但倘若是以日劇的模式呈現,我倒認為將會是部暢銷劇作,
一則則短篇故事,恰好做為每一集的腳本,最終再來個大匯流,完美!
承繼著過往觀賞東野圭吾的作品,總是有著長長的感觸,
對於本書,自然也毫無例外...感想大致可分為以下數端:
(感想有些雜亂無章...因為都是在小故事閱讀完後的隨思即想)
1.心懷憂愁者,其實要的只是一份肯定自我的傾聽者:
寫信給浪矢雜貨店者,多半心中早有定見,
只是想要個傾訴者去告訴自己一個答案,以加強肯定心中所思.
因此即使傾聽者是個盜賊,也絲毫沒有影響,
同樣能提供讓對方滿意的答案,因為答案就在自己心中.
(這不禁讓我想起民間習俗,乩童往往在起乩之際,會在香爐上鬼畫符;
當眾人圍過來觀賞之際,解讀各有不同,因為其所反映的,
說穿了只是個人心境呈現,與鬼神毫無關聯...)
2.傳遞追夢的價值觀,不敢苟同:
本書以平行時空的運行為主軸,由已知未來資訊的人,去告訴過去的人解答…
這是立基在資訊不對等的心理諮詢,基本上不能夠去真正反映出真實…
譬如:書中要克朗勇敢追逐音樂夢,那是因為聽到了”重生”之後,
才恍然大悟遇到了當代流行名曲的原作者.
顯然,這是在他知道了現況之後,才做出的正解,
與在一個完全未知將來的前提下,肆意的鼓勵年輕人追夢,是完全不同的.
我個人一直不認為追夢是理智的,看清事實顯然更為重要.
舉個前陣子著名的例子來說,
有則廣告拿著一些名人的履歷,給專業人資主管審視.
該影片即是在已知履歷真實身分下,去揶揄嘲弄專業人資,
殊不知如果自己站在人資的角度,
未知其人為誰的情況下,根本也是不敢錄取該人.
這就是問題所在,就好似搞內線交易一般,
掌握資訊的情況下,堂而皇之說著追夢,理所當然,
然一旦面對眼前茫然的人生,依舊嚷著追夢,似乎就顯得不自量力了.
3.當代自稱為解憂者的迷亂:
在本書中,解憂的任務,分別由過去時空的老爺爺,以及現下的盜賊分別完成.
顯然的,兩種指點迷津的效果與方式截然不同:
過去的解惑,意在強化當事人的信心,讓其隨著心之所向去做選擇.
當代的解惑,則著重於指引方向,在已知結果的情況下,明白告知當事人方向何如.
依此標準,我們不妨來解讀當代數不清,
自認為得以供人詢問各種心理二三事的"XX專家":
他們總喜歡以預知者的角色,明白的去指引詢問者的作為,
但其實那些專家壓根不清楚對方的情況,
就像浪矢爺爺一般,本應該只是強化當事人的信心即可,
卻往往自以為是的,將當事人引導至錯誤的方向…
諸如許多勵志故事與格言即屬之:
一昧的要大家追夢,但最後極可能真的只是一場夢...
我想這是大家在閱讀相關書籍, 在聆聽相關演說時,
所必須要格外注意的要點.
4.人物價值觀的設定不夠廣泛:
這一點,或許是自己比較偏狹的解讀吧!
在故事中,我認為價值觀應該可以更多元…
譬如在克郎的故事中,
隱約的透露著追夢(音樂)比負擔家計(鮮魚店)要更加崇高的價值…
但我絲毫不認為如此,價值觀該是多元的,
或許從個人角度而言,心之所向是最高;
但如果從家庭的觀點而論,能夠為了承擔家庭重擔,
而放棄一已夢想,無疑是更加的偉大…
也許克郎當初轉念接下鮮魚店,可以照顧好父母,或許默默無名,
但讓家庭得以圓滿,這不也是一種令人景仰的價值麼?
否則創作成為名曲,但也是其遺作,真有比較優嗎?
5.退休者都該有新的人生寄託:
經常聽到退休的長輩,往往在空出大量時間後,不知如何運用,而顯得鬱鬱寡歡.
無疑的,退休後必須要重新建構自我的精神寄託,
也就是得在重新樹立人生的目標,否則很快的生命就會走向黯淡.
就如同故事中即將走入歇業命運的浪矢雜貨店,
在被賦予解答民眾疑難雜症的問題後,老闆雄治老爺爺也重新有了活力,
彷彿再次獲得了新的使命,邁向自己人生璀璨的最後一局.
6.親情的真善美,不容懷疑:
東野圭吾作品,最令我佩服的,往往在於其對於親情的細膩描繪,
每每都可以讓自己,打從心底發出感動的呼喚.
在本書中,幾則小故事都在告訴讀者們:
"莫以先入為主的觀點去解析親情,這將錯解而導致一輩子的遺憾。"
終究對東野圭吾而言,親情的連結關係永遠是不會因物質而變更的。
譬如富家子浩介誤解與父母關係走向漠然,
最後方知父母用心良苦,不惜以自殺來成全其繼續活在世上的契機。
又如綠河的女兒錯解媽媽要帶她去自殺,
結果真相是母親在身心俱疲之際,駕車墜海,臨終前還奮力保全她的安危.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我想,
東野圭吾終究在親情的解讀中,給了既光明又肯定的解答.
最後,是我對於本書內容的兩點小小心得:
1.劇情環環相扣,卻又離散存在:
故事架構橫跨時空,人物間也同樣在兩個時序中交錯縱橫,
原初期待著兩個時空下的人物交錯,會否激起令人讚嘆的火花.
但較為可惜的,是彼此人物儘管看似密切相關,
但深究起來,箇中的關聯性卻有甚為薄弱,
泰半都是以"旁人"作為角色互動上的安排,
而非以"因果關係人"來相互連結,顯然在推理元素上稍微貧瘠了些。
我覺得可以更好的,但最終似乎有那麼點草草結束,可惜了...
2.真實與虛假的混搭,深具臨場感:
與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相仿的,
東野圭吾在本書中擅長運用許多史實元素,
如抵制莫斯科奧運,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等情節背景,
皆讓小說的故事更具有臨場感,
相信熟稔日本經濟或文化發展的,讀來應該會更有感。
這或也是在撰寫小說的當下,所得已運用的優化策略所在.
不瞞大家說,在看完"解憂雜貨店"的當下,
我的心中也燃起了開一家解決他人心理問題的諮詢店.
我想,那會是極其有趣且有意義的工作吧!
不嫌棄的話,歡迎來信解憂喔!店長有問必回的...^^
延伸閱讀:相關"東野圭吾"網誌文章:
真夏方程式:破案天才伽利略 --側重親情倫理論述,神探丰采略顯失色
[心硯影評]麒麟之翼 新參者劇場版---溝通與了解的知易行難
新參者SP 沉睡的森林--"無心一擊"的禪意--[心硯影評][2014冬季日劇]
人魚沉睡的家 (人魚の眠る家)--[心硯書評]--愛你,直到靈魂逝去的那一霎那
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天空の蜂)--[心硯影評]--為了自私冷漠的社會,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