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www.facebook.com/BuzzFeed)
上面的對比照片,是今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當天,
在臉書上被廣為分享的照片.
照片上對比了歐巴馬兩次就職典禮的差異,
我想其中所欲傳達的訊息,是不言可喻的,
據此也能夠看出這四年來,科技上最大的轉變.
會想到這張照片,乃是因著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一群PTT鄉民網路上揪團一起去賞櫻花,
沒想到途中一個團員被車子輾過,
有少數人因此留下來處理善後,
但大多數的團員還是繼續他們的行程,
並且還不忘上臉書打卡.
此舉被眾鄉民們揶揄,說著"鄉民的正義都是屁"
(呵呵...與其說鄉民有甚麼樣的正義,
我更寧願相信,流傳於PTT的另一句經典名言:
認真就輸了~~)
的確,我想有在使用臉書的朋友們,
一定也都被這股打卡的風潮給襲捲了:
到了某個特色餐廳一定會先打卡,
上個廁所要打卡,喝杯飲料要打卡,隨便吃個便當裹腹也要打卡,
隨便甚麼無厘頭的爛理由都可以打卡.....
無奇不有,甚至還有摔車也不忘先打卡的:
其實不知道大家對這樣的現象,有著甚麼樣的正反評價,
個人倒是挺倦的,畢竟其實我並不想知道周遭朋友們無時無刻的行蹤,
或許分享個不錯的餐廳或餐點也就罷了,但沒事就打個卡真令人受不了阿...
更況有些店家還會用:"打卡換折扣"的優惠方式,
希望大家能夠將店家的資訊傳遞給朋友,或許是種不錯的宣傳手法.
然而,其實我想說的是:
店家未免也把個人的隱私權看得太廉價了吧!
這樣的現象,不禁讓我想起了社會科學關於制度論的一種辯證:
究竟是制度影響著個人行為呢?
還是個人行為的共識,匯集而形成制度呢?
如果把"臉書的打卡功能"看成是一種制度,
則對照個人在該制度有無的前後行為觀之,
似乎是制度深深影響了個人的行為模式.
(畢竟,在沒有臉書打卡的時代,沒有人會一進餐廳先照相打卡的...)
不過呢,從另一方面來看,
臉書打卡本來的功能目的,是希望透過眾人的力量,
能夠對於全球各個景點,有著豐富圖文的介紹與說明
(就好像維基百科一般,目的在集眾人之力來撰寫百科全書)
在使用者用打卡功能來交代自己的日常行蹤後,
促使得原有的功能目的改變了,由公共功能轉變為私人功能,
似乎又比較像是個人行為進一步地去改變了制度的本質.
綜合看來,也許存乎於制度和行為之間,
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彼此相互的影響著,與時俱進.
(出處:http://www.facebook.com/mdmmd)
總的說來,誠如網路上另一個廣為分享的圖片所言:
愛因斯坦云:
我畏懼科技會超越人類互動的那一天,
世界將會是白癡的時代.
(其實也不確定這句話是不是愛因斯坦說的,
有可能是網友間的以訛傳訛,
但那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這句話說得倒是挺貼切的)
呵呵...我想,看看周遭中的你我,
大概現在已經是白癡時代無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