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上許多看似分歧的元素,經過歸根究柢的溯源之後,
會發覺其實根本的原因,可能出自於同一個癥結點;
諸此現象,在涉及到人類行為的解析當中,尤其應驗。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錢能使鬼推磨",
在在都強調的財富對於個人的重要性,
以及突顯人們對於金錢的慾望渴求。
然而,您是否可曾想過,
各該話語其實和"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一語之間,
亦存在著截然相關的關聯性呢?
尤有甚者,除了訴求金錢至上的俗語,
更廣泛用以鼓勵人們積極向上的勵志格言,
彼此之間也實有著相互呼應的關係。
試想:
人生積極的追求著功成名就、出人頭地,為的是甚麼?
不就是希冀在社會中博得更優勢的位置,
好掙取更為豐厚的金錢利益麼?
再則,汲汲營營的競逐金錢遊戲的目的,又是甚麼?
說穿了,不就是期待著讓自己更加體面,
得以在激烈的擇偶市場當中,取得不敗的地位,
藉以擄獲美人的芳心,滿足自己獵豔的原始慾望。
由此看來,舉凡努力於學業、職場、錢財等場域,
乍看各有迥異的路徑與目標,但最終等在彼岸的,
卻往往本於同源,也就是受到著原始慾望的驅使,
尤其是來自於性的渴求,更是當中最菁華的部分。
(以下有微雷,敬請慎入)
相仿的,死亡的情境亦乎如此,
劇中主角大學生佐伯,對於死亡的問題感到好奇,
收藏大量死亡訊息的新聞剪報,
希冀從中理出一個既定的規則。
但是,可以看到的是,除了不可預期的天災之外,
舉凡人禍因素的死亡,諸如:
爭風吃醋的霸凌事件、情傷後的厭世自殘、
相互爭寵的情殺案件...
幾乎所有死亡的歸因,都脫離不了情慾的主宰,
著實讓情慾本身,有著天使與惡魔的雙重性特徵:
情慾的正常發揮,得以帶人們直臻天堂;
一旦遁入毀滅之域,則有立馬墮入地獄之虞。
無奈,弔詭的是,
情慾並不若人類其他秉賦一般來得理智,
它是全然訴諸於原始獸性般的存在,
愛恨分明、自私自利般的佔有特徵,
往往讓關係處於緊張的境遇,增添著人類邁向毀滅的或然率。
然而,在自我對情慾寡佔傾向的同時,
一如劇中的女高中生照子,
底心下卻又不免存有眾星拱月般的期待,
希冀見到幾個愛人之間為追求自己而爭鬥,
藉以展現出個人的魅力與價值。
立基在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慾望衝突之下,
讓原可能得以預測的人禍,頓時也變得像天災般的混沌,
讓生命更增添禍福難料的不確定性,
終讓佐伯希冀深究死亡之謎的願望,成為一種奢談。
但這絲毫怪不了別人,端視著佐伯自己的行徑,
儘管畸戀著照子,卻在受不了慾望的驅使,
在班上同學步美身上尋求慰藉,盡情的縱放自我情慾,
卻在完事之後,一副像是衛生紙般用完就丟的無所謂貌,
皆是種下可能引致自己走向死亡毀滅一途的因子。
這或許正是俗話所說的"不要造孽",
道德喜歡將種種情慾因子,視之為一種罪孽的說法,
以這樣的立論加以解釋,或許就能夠讓人明瞭了。
道德所謂的造孽,並非單指著遂行慾望情事本身,
而是在過程之後,倘若未能遵循著道德所規範的種種準則行事,
恐怕會因此有惹禍上身之餘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