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題外話,閱讀本書之後,
我不禁對於出版社負責寫下書籍slogan的人,感到好奇。
他們都是在甚麼樣的情境下想到的呢?
定案之前,是否真的看完全書內容呢?
以本書為例好了,書本封面是這麼寫的:
「其實……我們都死過了……
只是因為不想看到躺在那裡的自己的屍體,
所以假裝沒有發現而已。」
乍看上面這段文字,相信有著初階懸疑推理底子的書迷影迷朋友們,
首先所想及的,我想會是那種宛若「靈異第六感」的大逆轉結局,
至少我個人第一個想法是如此。
基此,接續好奇的是:東野圭吾要如何去詮釋與隱藏這樣的梗;
正因如此,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直在仔細忖量著每一個情節故事,
心下直想著:到了哪一個時間點,
主角就會恍然大悟的知道…自己已經逝去的事實。
結果等啊等,等到故事都完結了,才知道原來不是這麼一回事,
再回頭思考封面上的點評文字,
坦白說,箇中的關聯性,我還是無法作一連結就是了。
在近期閱讀的懸疑小說中,這樣的現象並不罕見,
甚至可說多數的slogan文字都未能一針見血的點出書本的精華篇章,
讓原本希冀起到一個導言作用的說明,反成為一種自由發揮的揮灑,
邏輯上有點怪就是了
回歸到本書內容方面,
其敘事手法是過去在接觸東野圭吾小說中所罕見的:
透過解讀日記與書信的模式,來拼湊與還原主線情節所建構的世界;
當中以若干文字小把戲的障眼法,去鋪陳其所欲帶給讀者驚喜的設定,
雖說並非前述所提到的「大逆轉」,
然當真相隨著日記的露出,而一再進行抽絲剝繭般的釐清時,
相信還是完完全全得以讓書迷們,燃燒起心中的推理小劇場。
至於本書所帶給我的感觸有二:
一是關於親情間關於教養的問題,
另一則是回憶之於人格養成的關鍵成分。
在教養的問題方面,大家不妨靜下心來省思自我的親情關係:
家人彼此之間,是基於那份關心的連結呢?
還是多少淪為一種角色扮演,
宛如在排演一齣戲,一齣關於親情的大戲?
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發展,
很簡單的一個判準,在於作為的露出與否:
真正發自內心的關懷,任何作為完全是無須為外人知悉的,
即便是自己的兒女錄取了第一志願,也是本於兒女的生涯規劃,
父母在其中不但不該是計畫與支配者,更不該是個宣傳者的角色,
成長的喜悅或可適時溢出,
但完全都該是獨佔、而非與外人共享的私領域。
畢竟,一旦露出的動機漸趨增強後,則主客易位的態勢也將越趨明顯;
原初可能純粹是出於父母殷切的期盼,
但在露出之後,涉入了第三人的眼光,
無疑等同導入了社會議論的判準,也將給親情的善意,帶來扭曲的危機。
說來頗饒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明白:
當一個孩子出身於醫師世家,父母想當然爾最初的期待,
便是希望孩子未來也能循著自己的道路,成為一名醫師。
初衷很純粹,是從個人經驗出發,
認為醫師可掙得優渥的生活環境,至少未來得以擁有優質的人生,
顯然,那是從孩子成長與發展的本位出發。
然而,若這樣的想法為週遭人所週知,
甚至成為父母用以炫耀、成就自我的一種廣宣工具,
則子女就讀醫學系一事,就會成為框架孩子成長的緊箍咒,
為了不在已誇下海口的親戚朋友面前丟臉,
逼使子女務必考上,便成為不得不然的選擇,
但箇中選擇的緣由,是為了自我虛榮,而不在本於親情關懷。
類似的主客易位現象,
在社群網站興盛、炫耀自我更為輕易的當代,
事實上正不時反覆的在上演著…
滑一滑自己的臉書動態,應該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在人格養成方面,每每當自己在人格發展上出現缺陷之際,
人嘛!總是最喜歡找藉口的動物,為了避免批判之語攬上身,
似乎不抓個原因出來鞭一鞭,不足以做合理的開脫之詞,
而過往的回憶,往往便成為這最佳的合理藉口。
或許大家應該也都有類似經驗吧!
每當自己做錯了甚麼事,
家人週遭總難免的從自己過去的成長歷程中,
去找尋何以導致行為發生的最初遠因,
好似以為找到了這個過去因子,就能夠對症下藥的迎刃而解。
其中尤有甚者的,若往昔的記憶中存在著部分的空白,
則該段被掠過的人生,更加會坐實著事件元兇的主因,
讓個人會以宛若獵巫一般的態度,誓言找出失落的記憶,
以讓自我跳脫出目前人格缺陷的窘境。
但事實上,真相是甚麼?
真相是當您費盡了洪荒之力、盡其所能找回那段失落記憶後,
好像也並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大多搞不好也只是柴米油鹽的瑣事罷了,
與跟前所面臨到的人格危機,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邊。
類似的覺悟,往往總是在追尋過後,人們才會體會到那般的徒勞無功,
總是「當局者迷」,
身處在記憶還原過程中的當局者,永遠都會是迷惘的!
換言之,您不覺得看見問題之所在,
就該針對該問題的癥結點來力求解決之道麼?
沒有勇氣直球對決,
總希冀從一些枝微末節的心靈療法來自我安慰,
根本就是捨近求遠、緣木求魚的荒謬心態!
延伸閱讀:相關"東野圭吾"網誌文章:
真夏方程式:破案天才伽利略 --側重親情倫理論述,神探丰采略顯失色
[心硯影評]麒麟之翼 新參者劇場版---溝通與了解的知易行難
新參者SP 沉睡的森林--"無心一擊"的禪意--[心硯影評][2014冬季日劇]
人魚沉睡的家 (人魚の眠る家)--[心硯書評]--愛你,直到靈魂逝去的那一霎那
天空之蜂:核爆8小時(天空の蜂)--[心硯影評]--為了自私冷漠的社會,值得嗎?
解憂雜貨店(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客觀環境的物換星移,不變的,始終是親情的篤真
我殺了他--東野圭吾--[心硯書評]--回歸本格派,開放式結局的純推理佳作(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