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0712.jpg

本書作者"小林由香"被日本讀者譽為是下一位湊佳苗,

(至少書上的宣傳書腰是這麼寫的...)

但坦白說,我覺得在故事與人物設定的細膩度上,著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簡單的說,小林由香有那麼點太淺了,

看了幾頁之後,概略就明瞭作者所欲擘劃的故事全貌了.

 

"復仇法"以未來世界作為時空背景,描述在當時為了遏止犯罪,制定了復仇法,

舉凡被認定為殘忍無道的犯罪人,在其被判處死刑之際,會同時被宣告適用復仇法,

被害者家屬得以用同等的殘暴手段,將加害者凌遲至死,

概念上等於是將過去被認為是"私法正義"的復仇手段,予以法制化的作為.

在此大框架的設定之下,以執法官鳥谷文乃作為貫串全書的第一人稱敘事,

將五個獨立的故事(警笛聲;境界;錨;偽造品;制裁)一以貫之,

藉此來映照被害者家屬在執行"復仇法"後的諸種心境.

單單端看這故事的設定架構,其實就頗具有引人入勝的閱讀誘因.

 

不過呢...當我閱畢第一章節"警笛聲"後,彷彿了解了些甚麼...

"這不正是廢死聯盟的調調麼?",簡單的敘述一下:

故事中被害者父親天野義明原是個膽小怯懦的個性,

平時可能連小動物都捨不得傷害,但為了替死去的兒子朝陽報仇,

選擇使用"復仇法",要分四天將加害者劍也凌遲至死.

故事的發展歷經以下數個階段:

首先,義明回憶起自己沒能扮演好爸爸的角色,

不曾陪著朝陽度過成長歲月而感到內疚;

復以劍也的母親不斷向義明求情,並指責其殘暴的報復行徑,

與殺人犯根本毫無差異;

再次則搭配上劍也述說著自己身世的不堪,沒有著親情的慰藉,

本身即是社會的邊緣人.

最終,義明終究還是殺了劍也,但心中的罪惡感油然而生,

更意外的是,劍也的母親沒由來的拿刀刺向義明,一刀斃命,

徒然讓執法官鳥谷留下一句"冤冤相報何時了"做終.

端看以上的諸項情節設定,某種程度陷入了一種"集體責任論"的基調,

也就是"面對犯罪,其實你我都推了一把"的說法.

然而,我認為前述的故事,根本上犯了一個相當大的謬誤:

其將被害者家屬設定為膽小怯懦,面對制裁兇手尚且下不了手的心境,

只是因著"復仇法"的出現,逼著他們被迫得誘發獸性,

做出與加害者同等的殘暴行徑.

換言之,在作者的設定下,"復仇法"並非是一種救贖,

反而是促使得被害者家屬走向與禽獸無異的路徑前進的糖衣毒藥.

然而,這設定真的符合真實嗎?

多少或許涉及到"性善"或"性惡"的論辯:

按小林由香的說法,其認為人性本善,因此沒有人會因著殺人而快樂,

今日徒然只是有了合法殺人的"復仇法"存在,才使得被害家屬起了殺念,

短暫選擇變成禽獸,親手解決殘暴無道的加害者.

也就是說,獸性本來並不存在,是被"復仇法"給誘發的...

但是,我對於人性的觀點卻非如此:

我認為獸性本來就存在於人性當中,但因著道德與法律的侷限,

驅使著我們只能夠收斂起心中的獸性,以表象的人性來相互對待,

目的在於符合集體社會生活的秩序需求.

基此,當親人遭到殺害之際,家屬們氣憤填膺自屬當然,

想著以實際行動去教訓兇手,也屬情理之中,

但礙於法令的緣故,再怎麼氣憤,我們似乎也無法以手刃兇手的手段復仇,

頂多是幹在心裡口難開,而莫可奈何.

(尤其是聽到兇手被判無期徒刑,而非死刑的情況,更是如此)

倘若今日有個"復仇法",能夠給予被害者家屬復仇的豁免之權限,

當殺死兇手可以是無罪的,則心中的獸性已然沒有了禮法的拘束,

那還不除之而後快麼?怎麼可能還會想到其他云云呢?

 

綜言之,書中的許多設定都是無法成立的:

1.義明沒能陪伴朝陽成長:

只是沒當個好爸爸,這不能構成正當化朝陽該被殺害的理由,

畢竟內疚係出於孩子死亡,倘若孩子健康成長,則是不是好爸爸,根本無異.

2.殺了劍也就等同於殺人犯:

凡事都有前因後果,倘若劍也沒有殺死朝陽,則也就不會有義明手刃劍也的事件,

換言之,一個是沒由來的殺人,一個是嗜殺加害者,

或許確實都殺了人,但法律的本質上就是不同,

即便沒有復仇法,劍也或也是難逃一死,只是執法者不同罷了.

想以"同等殺人"來魚目混珠,恐怕也只有支持廢死之流的會倡言吧!

3.劍也出身堪憐,為社會邊緣人:

處境堪憐是社會安全網絡的缺乏所致,乃國家治理失職而來,

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這些奉公守法的公民們,就必須因此而集體承擔其罪責.

畢竟同樣出身貧寒之人,為何多數也不致於做出殘忍的暴行?

社會集體承擔的論述,乍聽很動人,

但仔細想想,責任歸根究柢,還是落在了犯罪人自己身上.

4.冤冤相報何時了:

支持廢死者,最容易的就是陷入這種準宗教慈悲式的道德勸說,

認為相互取走性命的行徑,實不可取,因為人命是無價的.

但以書中的故事為例:

朝陽被劍也所虐殺,劍也被義明執行死刑,義明又被劍也之母刺死...

看似符合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循環論調.

然而,仔細的去分析每一樁案件:

劍也與其母親的行徑,都是犯罪;

而義明則只是執行了法律所給予的死刑執法權限而已.

可想而知的,劍也的母親也可能被判死刑,

但因著義明已無親屬可執行"復仇法",最終還是會由執法單位來執行.

換言之,犯罪行徑係由法律制度來取其性命,

"復仇法"頂多是在執行死刑的過程中,讓被害家屬參與其中,

享受一點復仇的快感,藉以稍稍慰藉心頭之痛罷了,

本質上給予死刑的,終究還是無可撼動的律法,而非個人的私怨,

故以此形容為"冤冤相報何時了",實有失真之虞.

 

本書雖標榜著推理小說的屬性,

但實際上似乎有那麼點落入宣揚廢死理念之嫌.

我個人係在閱讀第一章節之後,便洞悉了書中所欲傳達的意念,

或許立場迥異之故,坦白說有那麼點看不下去就是了...

 

延伸閱讀: 相關"死刑存廢"的文章: 

鄭捷父母下跪道歉,"盼判兒死刑,速審速決還公道"--大義滅親的是與非

支持廢死者,乃立基在三個不尊重的自由人權爭議上

台北捷運江子翠站鄭捷隨機殺人案--正反廢死爭議論點的補遺 

台北捷運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呼籲廢死團體莫再陷入反社會人格的論辯

鄭捷隨機殺人案--敢問支持廢死的,您們是在捍衛人權?還是維護暴力? 

8年殺3人的最高法院生死辯論庭 --- 懇請爭大位的,該就廢死的議題有所表態 

殺童魔曾文欽一審無期徒刑 -- 究竟刑法貴在嚇阻,懲罰,或教化呢?

槍決六死囚大快人心--呼籲廢死聯盟勿陷入教條主義的迷思 

歐盟的免簽證手段驗證了現實主義的立論

廢死聯盟該想想甚麼叫"必要之惡" 

廢死的正當理由

廢除死刑聯盟的邏輯謬誤 

國情差異下的廢死爭議

死刑是廉價正義?寬容才是最可笑的慈悲

人權重在對等,而非價值

死刑存廢的理由與前提--極刑的裁量認知 

廢死聯盟:死刑沒有嚇阻犯罪的效果?荒謬的邏輯

曾勇夫"非法殺人"?對於廢死聯盟一些觀點的辯駁 

電影--鐵案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廢死聯盟的典範

電影--驚悚 (Primal Fear)--精神病患犯罪的社會集體責任觀 

電影--藥命關係 (Side effects) --- 心理醫師在犯罪事件中的角色

向總統建議特赦 -- 國情環境之差異懸殊,真有所謂的國際標準麼?

被害死者母親掌摑 伊朗絞刑犯免死--廢死談寬恕,當如是也

十億追殺令 (稻草之盾;10億懸賞追殺令;藁の楯)--法治社會下無可救藥的惆悵

獵捕史奈克 (スナーク狩り)--宮部美幸4周連續SP 第二夜--廢死聯盟的最佳說帖?

鄭捷判4個死刑,另判144年6月徒刑--感謝法官的道德勇氣--[時事評析]

新竹戀童男,養小鬼著魔,買兇殺童陪葬--中度智障不該是審度刑期的藉口

惡魔情侶"石刑"虐殺少女案--敢問兩公約中"犯罪情節重大者"所指為何?

女童隨機割喉案--人魔割喉小二女童--台灣人,您還要沉默多久?

籲請社會民主黨表述廢死立場--我對貴黨苗博雅立委參選人的批判

法務部今晚4監所同步槍決6死囚--馬政府父子騎驢困境的不意外

北捷中山站持刀砍人--社民黨李晏榕:"媒體,被告,被害者的權益保障要公平"?

法家:觀其行,非誅其心--法律貴在懲罰,而非教化--[人文省思]

謎一樣的雙眼(沉默的雙眼)--無期徒刑:永無止盡的煎熬--[心硯影評]

預告犯(電影 Prophecy/日劇 The Pain)--廢死聯盟的圭臬詮釋--[心硯影評]

內湖女童割喉案--慟!來不及長大的"小燈泡"--[心硯札記]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