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男持刀搭捷運手扶梯 偷襲刺人--YouTube
前幾日的北台灣很不平靜,在捷運中山站有歹徒持刀隨機砍傷路人,
這則新聞,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事件本身,
反而是隨後趕到警分局的社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晏榕律師的一番言論.
她認為我們該重視的不是兇嫌郭彥君砍人的行為表象,
而應該更加深入的去追究他砍人的動機與原因.
隨後便列舉兇嫌長期失業,父母離異,對社會喪失希望等特徵,
希望將重點放在為何台灣的環境,會讓一個27歲,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年喪志呢?
好吧!姑且認為兇嫌家世清貧,其情可憫,
但接下來發生的三峽國中生持刀傷人案,又該如何解釋呢?
【中視新聞】三峽北大驚傳隨機砍人案 1女輕傷--YouTube
根據照顧該名國中生的小姑姑表示,由於其父母皆在東南亞經商,考慮到兒子的教育問題,
因此將他留在台灣,由她照顧,不料卻因此導致親子關係的陌離,認為遭遺棄而放棄自己...
從新聞的描述看來,這回兇嫌可不是家境清寒囉!難道一樣值得同情嗎?
我想,如果李晏榕律師為此案站出來,大概又會說:
"我們該重視的焦點,應該放在為何台灣的教育環境,會讓15歲的小孩作出如此行徑?
為何孩子沒有完善的托育體系,讓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走向歧途?"
儼然可能又是一種道德式的審判,而認為他們的犯案都有著背後的社會因素,
責任自該由社會共同來承擔...簡言之,好似就是社會欠他們的!!!
但仔細想想看,這合理嗎?
如此一來,我想法律根本就制裁不了任何人,
因為永遠都能夠找到可茲為加害人辯護的理由,
或許這正是所謂的律師性格使然吧!
過去,廢死聯盟們喜歡聊冤獄,打著只有廢除死刑,才能杜絕冤獄的發生,
但在鄭捷捷運殺人案,罪證確鑿的情況下,
冤獄的話題不敢再談了,開始談起反社會人格與教育的缺憾,
目的很簡單,就是不管怎麼樣,重刑犯就是要與你我掛上鉤就對了,
一副就是"XXX殺人,你我都是幫凶"的基調,讓人哭笑不得...
一時間,您或許會有種錯覺:我們是在聊法律嗎?
怎麼談論的,盡是教育,社會化,家教,背景...等等教化範疇的議題呢?
教育的問題,不是該由相關教育機構來負責嗎?
貧窮的問題,不是該由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機關來進行協助麼?
怎麼這些全變成是法律應該負擔的業務呢?
是否有那麼點混淆視聽般的謬誤呢?
就我的觀點,法律的目的在於"懲罰",而不是"教化":
您並不需要去在意兇手的背景或出身有多麼堪憐,
該聚焦的,是他到底作出了甚麼讓人髮指的行徑.
只要其人作出了符合法律上的死刑裁罰,
那麼不論他是紈褲子弟,抑或是家徒四壁,都應該同遭受死刑的判決,
這才是所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諦義吧!
我從來都不認為"家庭清寒",可以是合理化犯罪動機的正當理由,
正如同我也反對"家財萬貫"者,可以憑著金權來趾高氣揚的漠視法律,
基本上是同樣的道理.
法律的法條擺在那裏,您縱使有著一肚子壞水,
但只要不去有所付諸施行,不去逾越法律的界限,則法律亦無法對你做出裁罰.
相反的,就算您有一顆純真的心,但卻作出法律所不允許的行徑,
那很抱歉,您還是得依法遭到處置.
法律就是這麼簡單,只是被某些有心人士給搞複雜了而已.
今天還聽到一種論述,感到有點可笑:
"有人提到這些反社會性人格的兇嫌,根本連死都不怕,
所以死刑對他們根本沒用,因此導出了死刑無用論的結果"
這種宛若"自宮式"的自慰證成,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按此邏輯,難道那些喜歡開跑車在國道競速的富家公子,
絲毫不將國道超速罰單看在眼裡,顯然此裁罰對他們根本沒用,
那是否我們就乾脆不罰了嗎?
又如食安風暴中,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出包的廠商,
寧可繳交罰金也要謀取暴利,換言之,罰款對他們只是一種成本,根本沒用,
那是不是我們也別罰算了?
諸此種種,這豈不是成為"欺善怕惡"的典範了麼?
不怕死刑,不代表死刑沒用,
或者更確切的說:
刑罰根本就不是有沒有用的問題,而是您犯了法,就該受罰...
對社會有警示作用也好,無用也罷,那都無關於該刑罰的執行與否.
又或轉個念:既然連死都不怕,法律上也符合死刑的要件...那就讓他死吧!!
法家的根本,在於觀其行,而非誅其心...
當您在一樁刑案當中,陷入了審度其個人遭遇的境遇時,
基本上,那早就不是法律所被賦予的權責了...
延伸閱讀: 相關"死刑存廢"的文章:
鄭捷父母下跪道歉,"盼判兒死刑,速審速決還公道"--大義滅親的是與非
台北捷運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呼籲廢死團體莫再陷入反社會人格的論辯
鄭捷隨機殺人案--敢問支持廢死的,您們是在捍衛人權?還是維護暴力?
8年殺3人的最高法院生死辯論庭 --- 懇請爭大位的,該就廢死的議題有所表態
殺童魔曾文欽一審無期徒刑 -- 究竟刑法貴在嚇阻,懲罰,或教化呢?
電影--鐵案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廢死聯盟的典範
電影--驚悚 (Primal Fear)--精神病患犯罪的社會集體責任觀
電影--藥命關係 (Side effects) --- 心理醫師在犯罪事件中的角色
向總統建議特赦 -- 國情環境之差異懸殊,真有所謂的國際標準麼?
十億追殺令 (稻草之盾;10億懸賞追殺令;藁の楯)--法治社會下無可救藥的惆悵
獵捕史奈克 (スナーク狩り)--宮部美幸4周連續SP 第二夜--廢死聯盟的最佳說帖?
鄭捷判4個死刑,另判144年6月徒刑--感謝法官的道德勇氣--[時事評析]
新竹戀童男,養小鬼著魔,買兇殺童陪葬--中度智障不該是審度刑期的藉口
惡魔情侶"石刑"虐殺少女案--敢問兩公約中"犯罪情節重大者"所指為何?
女童隨機割喉案--人魔割喉小二女童--台灣人,您還要沉默多久?
籲請社會民主黨表述廢死立場--我對貴黨苗博雅立委參選人的批判
法務部今晚4監所同步槍決6死囚--馬政府父子騎驢困境的不意外
北捷中山站持刀砍人--社民黨李晏榕:"媒體,被告,被害者的權益保障要公平"?
預告犯(予告犯)(電影 Prophecy/日劇 The Pain)--廢死聯盟的圭臬詮釋
謎一樣的雙眼(The Secret in Their Eyes)--無期徒刑:永無止盡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