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JPG

近期描繪女性自主意識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產出,

從探討掙脫傳統家庭結構的韓片『82年生的金智英』(Kim Ji-Young Born, 1982)

再到呈現夫妻若即若離微妙關係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繼而還有鼓勵女性出面抵抗職場潛規則的『重磅腥聞』(Bombshell)

每一部皆促使得當代女性意識更益鞏固,

無形中也等同於重塑著嶄新的生涯發展理路,

彷若打從內心深處的向女性朋友們傳遞著『女人當自強』的念頭。

 

本片亦不免俗的順應著這波浪潮,儘管改編自美國經典小說『小婦人』,

但卻不僅止於描繪南北戰爭時期、那個女人依舊只能憑藉著婚姻獲得幸福的堪憐境遇,

反倒是注入更多女性自主意識,

舉凡從社會、家庭、親情層面去控訴當時女性係屈居於附庸地位的處境,

或許未盡符合原著的立意,但卻更加充滿著當代主流意識的色彩,

加上找來了瑟夏羅南(Saoirse Ronan)、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

艾瑪華森(Emma Watson)、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等一線女星連袂演出,

無怪乎未演先轟動,甫公布電影訊息即備受矚目。

 

然而,端看劇中所演繹的情節,我不禁心生狐疑:

究竟女性自主意識所希冀的,是引導女性朝向潮流倡議者所期盼的獨立自主,

遂行其所主張的意識,藉以證明她們的論點是政治正確?

抑或打從心底的希望女性能夠憑藉著平權的訴求來獲得內心真正的幸福呢?

 

坦白說,過猶不及都不會是人們所追求的,

就以電影主角喬馬區為例,為求破除當下社會對於女性作家的成見,

其被迫武裝起自我,咸以抗拒一切既有傳統價值處世,

引致於當她邂逅心之所向的勞里,

也僅能收起愛如潮水般的愛戀,試圖壓抑自我不再有愛,

寧可放棄唾手可得的幸福,只為了成就自以為女權至上的偏執。

 

如此陷落到意識狂熱者的窠臼,

到底是否值得鼓勵,我認為是相當值得商榷的。

女性主義者咸以為,

敢於獨立自主、不憑藉著家族與婚姻的影響力存在,才堪稱為勇敢的作為;

但倘若從另方面著想,假若心中懷抱著對某人的愛戀,

卻擔憂著陷落到傳統價值的弊病而選擇斬斷情絲,

沒有絲毫的勇氣投入到該段感情的營造當中,

所呈現出來的,豈非是另種怯懦的表徵麼?

換言之,女性主義的終極目標,

應是使女人擁有更高的幸福感,至於如何達致幸福的途徑,

並不該有所設限或框定,不該認為只有獨立自主才是正解,

倘若真的遇見一生所愛的對象,

即便得回歸到傳統家庭婚姻關係下的角色,又何妨不試著去經營呢?

 

最後,還是不免對劇中的橋段有個小murmur,

原初馬區姑姑承諾帶喬到巴黎見識世面,讓喬喜出外望的期待著;

然後來姑姑發覺喬打從心底抗拒長輩嫁入豪門的安排,

決定改帶妹妹艾美前往,這讓喬崩潰不已,

認為姑姑為何不守信諾,不禁心生怨懟。

對此,我不禁想起PTT戰男女常提到的『人家是女森ㄟ…』,

當要享權力的時候,一分一毫都得爭取到底;

但說到要盡義務的當口,又祭出性別差異的多方搪塞。

套句時下的用語『我全都要』,做人哪能夠如此貪心呢?

這又豈是女性主義者得以允許的心思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