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DSC_0001.jpg

nEO_IMG_DSC_0002.jpg

nEO_IMG_DSC_0004.jpg

因著假日開車到處晃,近來在車上吃速食的頻率增加,

曾經有一段時間,速食的薯條都相當短,明顯就是為了節省成本之故,

但最近發現薯條又變長了,以為店家的佛心來著,

後來看了看盛裝的盒子,一切又都明瞭了...

原來是將底部給做了墊高處理,讓總體視覺效果相對紮實些,

依舊是成本考量下的精心設計...

 

當然,這種現象並非這家速食店獨有,即使連被大眾認為是優質廠商的店家,

也出現盛裝餅乾的盒子,從原本的長方型,應是凹了一角,成為船型的情況.

種種等同於變相漲價的行徑,並非不可,

畢竟若原物料上漲(這時候可能還會加入萬用的"一例一休"因素)

引致店家無法負荷,為維持既有的利潤,漲價也無可厚非.

但問題就在於"怎麼漲?"

綜觀漲價的手法,大致有以下數端:

 

1.明著在價格表上調漲,但商品的品質維持舊有水準;

2.表面上喊著自行吸收成本不調價,但卻在包裝上動手腳,變相漲價;

3.以反映物價為由漲價,卻同時也降低商品的數量與水準;

4.在份量上做調整:如小杯改稱中杯,中杯變大杯,大杯變特大杯.

就我的觀察,台灣的商家,多半不是第1項

(我認為第一項,可稱為"真小人",至少是明著說要漲價...)

而是2,3,4項兼有的情況,

那是一種隱隱晦晦,漲價不敢明說,但卻有漲價之實.

(我認為基本上這是種"偽君子"的表徵...)

一方面想要維繫商譽,另方面又想節省成本,

這就是台灣商人最普遍的習性吧!

 

正式立基在這樣的偽善心態下,

對商人而言,漲價往往需存在著正當理由,

因此當勞基法修法鬧得沸沸揚揚的契機,

自然的,"一例一休"就成為他們最佳調漲的合理藉口.

明明早已有6成5以上的企業週休二日,

根本不受到休息日加班費的影響,

卻還是呈現出百業齊漲的態勢,這不是很奇怪麼?

是不是一例一休所引致,我想大家該心知肚明吧!

 

在各種漲價的伎倆中,我寧可選擇第1項,

明著告訴消費者因故必須漲價,但維持商品既有的水準,

至少在花錢的同時,不會再同等受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