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句經典的電影箴言,
在政界可說是蔚為風潮,各政黨不僅紛紛以扒糞似的方式,
翻出敵對陣營塵封的紀錄,藉以提醒選民對手的昨是今非,
儼然成為相互攻訐最有力的台詞。
甚或近期還看見幾支由政府機關贊助的行動劇,
重建舊時白色恐怖的情景,藉以強調當前民主自由的可貴,
用心良苦誠然值得嘉許,然而頻頻在選舉前夕推出該類影片,
有無將過往悲劇用以當作政治提款機的私心,相信社會或許自有公評。
然而,細細咀嚼該句箴言,其立意真是希冀我們時不時拿出來冷飯熱炒麼?
個人認為,諸如設置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
平反昔日遭人構陷入獄的冤案,確實有其必要,
不論是重現真相以祭亡靈,
抑或是用以慰藉白色恐怖受害者的家屬們,皆有充分的正當性。
又或是建立國家人權博物館,復刻威權時代警總的高壓統治,
讓後代子孫能身歷其境的感受到民主先驅所面臨的窘迫境遇,
藉以提醒當下言論自由的難能可貴,亦有緬懷上的必要性。
但不論如何,舊時這些迫害事件下的各種意象,
皆不該被當成是政治鬥爭的素材,那無異於是對先驅者的最大諷刺,
畢竟他們用畢生來捍衛的價值,是言論上的絕對自由,
那不是任何迥異立場攻訐所能夠箝制的話語權,
一旦頻頻又將諸此舊意象反覆當成是製造恐懼的工具,
則同過往白色恐怖下的文字獄、那個禁錮人們閱讀言說的社會,
本質上又有何差異呢?
換言之,在大家觀賞『返校』一片,
咸將焦點鎖定在探討彼時的警備總部到底是如何荼毒台灣人民的同時,
更應該防範的,是如何不再使諸此的歷史憾事發生。
就我的觀點,
不論極權或民主體制,基本上都有其制度上的公信力,
否則當制度本身的信任度崩解,將淪為如香港反送中事件般,
造成民眾群起革命、表達公民不服從的意志,無法成為穩定善治的體制。
基此,真正棘手的,反倒是人類的私心自用,
在明知國家機器威脅性的前提下,以匿名告密、構陷入罪等作為,
將自己所期欲『被消失』的眼中釘列為黑名單,
透過國家機器的清算,遂行個人暗黑的想望,
這或往往才是大時代下、真實悲歌的緣起。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難道不是麼?
從方芮欣母親期欲家暴父親消失,向警備總部舉發其貪汙瀆職開始;
再到魏仲廷為博取學姊好感,將不可對讀書會成員外的禁書分享;
其後方芮欣為求除去情敵並交換父親自由,選擇出賣讀書會的告密,
在在皆是將令人心生畏懼的警備總部,當成是自我人際鬥爭的工具。
或說威權統治是萬惡的,
然人性中隱藏著的為己原罪,又何嘗不是該被譴責的呢?
基此,當作為平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促轉會,
被有心人士用以肅清異己的工具時,社會的譁然可想而知,
畢竟沒有人會願意再看到國家機器被私心自用的情事重新上演,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