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的,選後政壇熱議的焦點,

鎖定在取得「關鍵少數」的民眾黨,究竟要跟藍綠哪個陣營合作呢?

儘管二月1日的立法院正副院長一役,未必就代表著白營接續四年的結盟意向,

但至少是個探風向的前哨戰,顯然兩大黨都有輸不得的壓力。

 

然則,藍綠陣營都不乏有過與柯文哲的交手經驗,

有鑑於其人的搖擺性格,雙方也都明瞭,

越是展現出有求於他的殷切模樣,柯的姿態勢必就會擺得越高,

期欲索取的政治籌碼,絕對也會讓盟友相當有感。

於是,「冷處理」便成為兩大黨的共識,

無視民眾黨立院黨團所提出的四項國會改革要點,讓所謂的「關鍵少數」,

可能從足以左右逢源的優勢,淪為可有可無的雞肋角色。

 

迄今,除了同樣有意爭取立法院副院長的傅崐萁,具體回應民眾黨的改革籲求外,

浮出檯面的人選,根本理都不理。

難道,假若在柯文哲1月28日的最後通牒前,都沒其他人呼應訴求,

民眾黨會願意支持傅崐萁麼?

根本請鬼拿藥單、自毀江山。

由此可知,國會四點改革根本兒戲,只是希冀墊高自我改革形象的權宜之計罷了。

 

基此,拋開無謂的假動作,民眾黨真正該思考的,

是結盟決定的背後,代價是不是自我足以承受的呢?

 

選擇與執政黨合作,成為執政聯盟的一員,

優點是分得部分行政資源(包括閣員與公營事業董座等),

讓黨內表現傑出的政壇新秀,得以持續發揮所長,為將來可能執政的時刻預作準備。

但有利就有弊,有否違背選前呼籲「政黨輪替」的誠信問題不論,

一旦決定加入執政聯盟,施政成敗就得集體負責,

又在立法院的監督力道,礙於盟友的緣故,質詢火力肯定銳減,

則一個被消音的在野小黨,能展現甚麼樣的政治聲量,可想而知,

更遑論兩年後那些委員都要投入地方縣市長大選,根本毫無勝算可言。

 

相對的,若繼續選前未竟的「藍白合」,好處其實不多,就只是信守政治誠信而已,

畢竟選前表態「挺韓當立法院長」、大喊「新潮流不倒,台灣不會好」,

若選後倘若用「游錫堃都沒罵過我」、「新潮流不等於民進黨」自圓其說,

支持者們會怎麼看待柯?

都已經沒穿褲子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重建個人然諾的信譽,

故誠信對柯而言,當然重要。

至於劣勢,就是繼續做個沒有資源的在野黨,同時還得擔心被國民黨鯨吞蠶食的風險,

總是回顧過往,舉凡與大黨合作者,如台聯、親民黨與時代力量,

要不是淪為側翼,就是註定走向覆滅,這顯然不會是民眾黨所希冀的結果。

 

既然靠向哪一方,都顯得動則得咎,

那麼,有沒有兩全其美、抑或至少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雙贏方法呢?

其實,有的,不妨回到去年1115的「藍白合」六點共識中找答案。

 

1115的六點共識,一至五點,

談的都是總統正副搭檔的規則,既然都選完了,就該翻頁了。

但有趣的是第六點,「為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範,必須成立聯合政府。

除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決定,其餘部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

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

 

當時柯文哲講白了,諸如法務部、NCC、監管會、主計處等監督部會,

希望能由民眾黨人出任,藉此可以杜絕國民黨的貪汙腐敗。

物換星移,如今執政的還是民進黨,

假若這第六點共識,也能適用在「綠白合」模式中,

或許就能為民眾黨未來的發展,找到最合適的路徑。

 

也就是說,在不違背「監督制衡」的初衷下,選擇「綠白合」加入執政聯盟,

並且展開公開透明的政黨協商,要求民進黨讓出監督相關部門的閣員位子,

讓白營在行政與立法部門都能展現具體的監督力道,

淡化結盟是在「要位子」的利益色彩,才能名正言順的擔綱執政團隊的一員,

而不致於揹上「背信棄義」的惡名。

 

民眾黨終究得建立自我的核心價值,遊走在藍綠之間,

一下子說生平最討厭國民黨,下一刻又喊著下架新潮流,

總摸不著到底柯文哲心裡在想啥,會讓人解讀成凡事利益取向,也就不奇怪了。

然則,只要鑲嵌「監督角色」作為核心目標,

一如過往「藍綠都是垃圾」的基調,以改革者自居,

哪個陣營坐擁權力,就試圖去監督、去改變,永遠不違背監督的立意,

才能合理化一己忽藍忽綠、不藍不綠的搖擺姿態,讓小草們願意更堅定的予以支持。

 

至於,民進黨會願意讓黃國昌擔任法務部長嗎?

這問題,我覺得難說,就得端看綠白之間如何進行政黨協商。

假若民眾黨願意在未年四年、與民進黨在立院結盟成為穩定的多數,

不採取事事看情況監督杯葛的態度,讓執政團隊的施政能順利推動,

這等誘因,對賴總統而言,不大嗎?

反正又沒打算貪汙腐敗,找黃國昌來當法務部長,

正好也可為自己的清廉自持做個見證,又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heartinkstone 心硯時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