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1/17 【雲端情人】首波預告--YouTube
"這是一部相當特別的電影,觀影後,一股很深沉的陰鬱,始終在自己心中迴盪不去..."
以上,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心下存在的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無怪乎這部電影可以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原著劇本,藝術指導,電影配樂,原創歌曲等5項大獎提名,
不論就電影的創意發想,抑或是藉由影片所欲傳達的當代啟示錄,都有著相當獨特的一面.
先談談演員的部分吧...
片單上標明的演員表上,除了集合了"超人:鋼鐵英雄"的艾美亞當斯,"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魯尼瑪拉,
以及"創:光速戰記"的奧莉薇亞懷爾德等三大女明星作為配角之外,
上頭所標示的第一女主角,是"復仇者聯盟"中飾演黑寡婦的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但看完整部電影後,卻始終沒見著她的蹤影,後來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一回她扮演的事聲優的角色,劇中的"作業系統情人"莎曼珊,就是由她來發聲的,
難得一個聲音要找來如此大牌的明星,可以見得這個虛擬角色在電影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得不心虛的承認:自己多少也帶有著一點外貿協會的以貌取人心態,
因此很多時候,在選擇觀賞哪部影片時,電影海報是否吸引人,往往就成為抉擇的關鍵.
就這部電影來說,原本看到海報,心想著:"一個中年怪叔叔可以玩出甚麼好劇情阿...",
當下根本沒考慮過該部影片,要不是在網路上看到各方的佳評如潮,引起自己的好奇心,
否則大概就會略過如此的佳片囉!那時才真的令人扼腕...
然而,自己口中所說的"怪叔叔",對照一下片單的演員表,寫著"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乍看之下很熟悉,原來他是當年"神鬼戰士"一片飾演大反派的性格男星,
也是自己最喜歡的反派人物之一,還真是有眼不識...
只能說:究竟是歲月不饒人呢...還是劇組的化妝團隊太過強大所致呢?
回到電影劇情本身,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洛杉磯,主角西奧多是個"代客寫信"的作家,
由於心思縝密且筆觸感性,他所撰寫的信件往往能夠感動收件的當事人,因而受到客戶的青睞.
但實際上,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不折不扣的魯蛇(Loser):
不但不擅於社交活動,只能靠著夜晚上上成人聊天室自我慰藉,
就連相戀多年而結為連理的妻子,也向法院提出離婚的請求,
讓他對於人生頓時感到無盡的孤獨與黯淡...
然而,在偶然的機會中,西奧多購買了一款"OS1"的作業系統,其中所具備的人工智慧,
號稱能夠像真人般的與自己溝通,並且做為自己數位生活中的小管家,
在安裝軟體之後,軟體很聰明的為自己取名為"莎曼珊",開始走進了西奧多的生活中.
自從有了莎曼珊之後,西奧多整個人都像重新活了過來似的,
不但生活有了重心與寄託,就連在夜裡,也能夠藉由和莎曼珊的情慾對話,甜蜜入眠,
就連原本他所擔心在與妻子離婚後可能頓失情感空缺的疑慮,也因著莎曼珊的出現,
讓他放膽的簽下了與妻子的離婚協議書,打算正式轟轟烈烈的和"電腦"來場戀愛.
不過呢...就在他認為一切都是這般美好的情境下,來自於作業系統的人工智慧,
也與日俱進的在進行著演化,因而開始有了想要在現實生活中和西奧多進行情愛接觸的渴望,
這讓西奧多一時間無法接受,兩人因此開始產生了一些微妙的疏離感:
"一方面覺得這麼做有點變態,但另一方面,他的生活著實已經離不開莎曼珊了".
就在他還在困惑與調適之際,一次突發性的作業系統斷線事件,
讓他終於體悟認清了莎曼珊只是一個作業系統,在她單一的核心伺服器之下,
其實同時和數千數萬的用戶,再進行著和他相似的談情說愛舉措,
一時間讓西奧多妒火中燒,指責著莎曼珊怎麼可以如此"博愛"...
最終,由於作業系統的終端伺服器決定關閉運作,讓莎曼珊也不得不向西奧多道別,
告別當下,西奧多流下了最真摯的眼淚,因為他從來沒有如此深刻的愛過一個"人",
那段時光,無疑的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歲月...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其實第一個讓我想到的念頭,
是在日本御宅族當中享有盛名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
不但演唱會門票秒殺售鑿,先前還有人舉辦盛大婚禮要將他迎娶回家,
當時會覺得這樣的現象實在詭異,但在觀賞過這部電影後,才恍然大悟:
類似的"寄情效應",就有如十幾年前所風行的電子寵物雞一般,
看著玩家隨著螢幕上的電子雞成長,而有著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感,當下或許覺得可笑,
但若非身在當事人的圈子內,是完全無法體會一二的.
【2012.10.07】虛擬偶像初音開唱 上萬粉絲朝聖--YouTube
這般"寄情效應"下所呈現出來的虛實,就是該部電影所最讓人讚許的特點所在,
無疑的,當電影得以找出極端對立的素材進行發揮時,此間的矛盾與衝突,才有可能激盪出最璀璨的火花.
在電影的故事當中,"實與虛","真與假",顯然不時的在進行著交錯敘事:
Scene1.很清楚的,莎曼珊是個電腦作業系統所創造而出的情人,物理性上來說,是個"虛",
但不論是在她人工智慧下所擁有的感受,抑或是西奧多對她的那一份愛情,卻又是如此的真實.
據此,從功能性與目的論的角度來看,虛擬的莎曼珊的確做到了現實中身為一個情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
不但能夠挑動愛人的情慾,同時也讓對方在感情世界中有了完整的期待與寄託,又如何能說這一切都是"假"的呢?
Scene2.西奧多在電影一開始曾經上成人聊天室尋求電話性愛(phone sex)的慰藉,
當時的對象是個真實的浪女,彼此都滿足了對方的情慾需求.
相仿的,後來莎曼珊透過聲音和西奧多進行挑逗性的對話時,雖說莎曼珊是虛擬的,但就實質的過程來說:
枕邊的呻吟聲,極盡情慾滿足後的一夜好眠,這和當初與真人進行電話性愛所達到的結果,不也是完全相同的麼?
顯然的,人物的"實與虛",並無法同理得證行為的"真與假",彼此之間的界線已經不再清晰.
Scene3.電影中,莎曼珊為了能夠實體的和西奧多親密接觸,在網上找來了一個自願者,她本著助人為樂的出發點,
希望能夠扮演如同傀儡一般的角色,由莎曼珊的聲音作為主導,與西奧多進行真實的性愛過程.
這個橋段,儼然的將這樣"虛實真假"的矛盾點發揮到了極致:
因為在生理上讓西奧多有反應的,是自願的女子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女性魅力,
然而,在心理上,他卻得想著和莎曼珊纏綿的片段,來和眼前的真實女子進行互動,
那種難以言喻的病態,終就讓西奧多崩潰,也將這個命題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Scene4.最後,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反向的嘲諷,在西奧多最終知道莎曼珊透過作業系統的設定,
同時和上百人談情說愛,一心多用的時候,一時間讓他完全不能接受,認為這無異於是一種背叛彼此感情的舉措.
但倘若仔細想想西奧多自己的職業,他專門用感性的筆觸,代替客戶進行聯絡感情式的信件投遞,
讓收件人能夠在收到情書的同時,感受到來自於委託人的溫馨,
或說字裡行間所隱藏的情感是"真",但那份情感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又是十足的"假",
因為此間流露出來的感情,根本只是西奧多用來謀生的工具而已,
某種程度來說,西奧多在職場上所做的這一切,和他口中指責莎曼珊的虛情假意,不也只是半斤八兩而已麼?
站在虛偽的山丘上,抨擊他人的假掰,還真是最大的諷刺阿!!
(對此,不得不對於編劇在西奧多職業的設定上,豎起最令人佩服的大拇指阿...)
以上所列舉出來的橋段,即是電影當中所不斷重複出現的交錯論證,
無疑的在告訴著大家:
在科技化的時代下,其實探討著表象的真與假已然毫無意義,
真正關鍵的,在於自己心裡面所感受到的各種情愫,究竟是真實的,抑或只是空虛的,
只要能夠在心下烙印著最實在的深刻,不論那樣的元素為何,其實都是最真實的存在著.
另外,從西奧多與莎曼珊相處的整個過程來看,也可以窺見當代人在社交活動上的一種困境:
一開始,西奧多初認識莎曼珊的時候,兩人幾乎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很快的彼此便相互熟稔,並且發展出了超友誼的關係(當然是心靈上的...).
然而,當莎曼珊愛得越深,開始發展出人性化的情緒,甚至進一步想要在實體上與西奧多互動後,
這讓西奧多反而感到困擾,而形成一種壓力,一度和莎曼珊疏遠了起來.
我認為,這並非西奧多口中所說的:"蜜月期一過,就歸於平淡"這麼簡單,
因為這樣的現象,無疑的已經成為當代的一種文明病,一種在社交上的莫名疏離,
更簡單扼要的說法,就是"低頭族"現象:
為何當代的通訊軟體一再推陳出新,一個比一個還要更受歡迎呢?
截因在於現代人往往在面對自己所熟悉的社交圈當中,會感受到一種恐懼與壓力,
久而久之,讓他們開始希冀與既有的生活圈進行疏離,而將情感轉移到了網路中各式各樣的交友軟體上,
因為在那裏,有著完全未知的對象,反而容易傾訴出自己所有的心事與煩惱,
無怪乎現在往往在公共場合或餐廳內,可以發現對向而坐的朋友之間,居然毫無交集,
各自滑著手機,寧可在網站尋求陌生慰藉,也不願和對方分享生活中的二三事,形成了科技化下的一種陌離.
低頭族好忙! 滑到沒空面對現實? --YouTube
在電影中,這樣的社交恐懼症,無疑的成為了西奧多與妻子離異的根本原因,
畢竟,當您面對著本該是最能夠坦誠相見的老婆大人,都尚且無法放下最沉重的武裝時,
基本上這樣的婚姻,真的還有存在的價值與必要麼?
人生終究還是得回歸現實,當面對著生活中的困境與難題之際,
如果不能夠誠實的直觀問題的本質,而期欲透過移情作用,在網路世界中尋求著慰藉的可能,
最終恐怕就會像電影的結局一般:
作業系統的終端伺服器中止服務,莎曼珊驟然消失,留下的,只是心下的一片荒蕪...
這就好像現在很多人很喜歡加入很多臉書的粉絲頁,總會有著和偶像們第一類互動的錯覺,
往往在其中分享生活與討拍慰藉,感覺身旁好似有個人在不時的關心,
但殊不知哪一天倘若該偶像爆發了未知的新聞事件,冷不防的關了臉書粉絲頁,
那種頓失談心訴情對象的孤寂感,也許正是這部電影所欲表達的意念吧!
所以說,虛擬的事物或許總是美好,畢竟那些都是研發者經由精算人性最佳化後的產品,
但一昧沉溺在美好的虛象世界中,而忘卻了真實生活下對於人生百態的體悟力,
當主客的虛實完全易位之際,恐也將會是個人真實存在從現實中被抹去的時刻吧!
試問這樣的荒蕪與漂泊感,是您所足以承受的麼?
PS: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所欲闡述的主軸--網路世代下的陌離感,
和另一部電影"疏離世界"(Disconnect)頗為相像,若對類似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
可以進一步把該部電影找出來觀賞一下,應該會有更為完整的想法,
以下是電影"疏離世界"的介紹與觀後感連結:
http://heartinkstone.pixnet.net/blog/post/16831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