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似乎爲看似靈感枯竭的電影圈注入一股嶄新的活力,
近期以災難類型呈現當前景況的劇作應運而生,然究其戲路而言,
大抵上不脫既往所樹立的典範公式,
從人類漠不關心的微小細節誘發風險,而後引致全球良序社會的大崩解,
最終透過不斷的反思,惕勵人類當珍惜世界僅有的珍貴環境,
導入些許末世論的基調。
顯然,新冠肺炎的災難型電影,
與其他同類型影片並不太大差異,充其量只是將災難元素做個汰換而已。
然而,回歸到劇情片的格局,事實上肺炎所帶來的衝擊,
不僅止於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背後更鉅大的影響,
是各國紛紛祭出封城、箝制人民行動自由之後,
所帶來人際社會起了戲劇性的變革。
當大家對於自由就宛若呼吸般容易的時代,哪兒都去不了的封城措施,
逼迫著自我必須誠實的面對那或形同陌路、但關係卻何其親近的家人們,
不再能夠以工作或外務的理由搪塞,
於朝夕相對的期間,彼此勢必得直球對決的存在,
這正是封城之於人際關係,最耐人尋味的面向。
類似的情境,就好像每逢年節的交通疏運,
塞車的必然,使平時也不怎麼聚在一起的家人,
被迫得在封閉的空間中相處好一陣子,
您或可持續選擇以滑手機來解決彼時的尷尬氛圍,
但相信更多人寧選擇掌握僅有的契機,
藉由相互傾吐生活瑣事的機會,許給對方一個相互溝通的可能。
或許在深談之後,才恍然大悟的理解,
原來自我心中對於家人種種我執得不諒解,從而都獲得了解答。
據此,本為惡事的塞車,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正是由此情境發想,
敘述一對即將分居離婚的夫妻,恰逢政府宣布因疫情封城,
僅能暫且同住一個屋簷下,等待著解封後再勞燕分飛。
在此期間,禁足生活的煩悶,工作危機所帶來的莫名壓力,
驅使得彼此再次有了交集,並逐漸在對話過程中,
理解著婚姻關係何以至此的癥結點。
正值人生沮喪之餘,反促成了同病相憐的契機,
於是決定聯手幹件悖離良序社會倫常的偷天換日竊案,
以表達對於新冠肺炎衝擊的反動情緒。
總體而言,故事忠實呈現著疫情期間人們的憂鬱及煩悶之情,
儘管敘事有那麼點流水帳,復以最終穿插珠寶竊案的跳tone,
但就其點出當下世人普遍厭世情境,依然值得應景的觀賞,
相信對於處於封城狀態的民眾,會相當有感。
隨著疫情持續蔓延、封城時間的拉長,
屢屢傳出因此而家庭不睦的情況,
夫妻間的爭執、受不了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壓力,
令人們陷落到極度的抑鬱。
然而,箇中人等是否可曾惦量:
備受困擾的家務事,真的是在封城措施祭出之後才存在的麼?
抑或是本來就長期發生,
差別在於過往得以透過種種外務來逃避現實,
而如今卻得迫於同在一個屋簷下,必須勇於去面對呢?
與其說勾勒出社交距離的封城,對於人際關係是一種陌離,
從另方面想,
其何嘗不是箍住了本該親暱、卻因忙盲茫而忘卻彼此的摯愛們,
給彼此再一次看見對方的機會,重溫往昔曾有過的純真歲月。
得失之間,端賴自我是否懂得去洞悉命運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