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徒.JPG

宗教的本質就是「騙」,至於其後續是被認定為「正道」抑或是「邪端」,

關鍵僅僅在離經叛道的不法情事(斂財或悖離人倫皆屬之)是否被揭露,

以及其所掙得的資源,有否用於增進社會向上提升的面向。

(近來新聞所報導的藝人經營教會一案,幾乎就是如出一轍)

 

那麼,宗教是怎麼「騙」的呢?

大致上可分為「正反合」三步驟。

 

首先,他們會先從人本就存有的特質(正)著手,

將人性難以克制的慾望層面,盡皆描繪成是一種「原罪」(反),

唯有對立面的浮現,才能創造出莫須有的敵人,這才給予宗教教導人們消滅之的正當性。

諸如西方中世紀販售贖罪券以洗淨原罪(Sin)、抑或東方宗教以布施樂捐來做功德,

乃至於以冥想打坐來沉澱心靈,皆是差可比擬的概念。

 

接續著的,宗教會設立一個難以企及的終極目標,如天國或極樂世界,

告訴大家,只要按照其所設定的理路修行,

就能讓自我擺脫罪孽,過渡至令人欣羨的彼岸(合)。

然弔詭的是,當您願意靜下心來思考,或許就會察覺到,

其實那個宗教矢言帶領信徒前往的終極目標,

其實就只是回到人類原本的狀態,所謂的「本真」。

那是你我本就存有的特質(正),當初要不是被教義所「汙名化」,根本不該被蒙蔽,

兜了一大圈,宗教充其量只是扮演「放毒者」與「解毒者」的雙重角色,

將最初的本質還給自己而已,哪來的修行與淨化?

 

正所謂「明心見性,直臻彼岸」,

憑藉著自我就能達至的願景,似又何須假手於他人呢?

 

或說翻雲覆雨的交織是一種罪,

但面對這樣的慾望,究竟該是放縱、抑或是節制才是對的呢?

放縱,自然是順從著身體的渴望,

在極致的歡愉之後,當彼此有了情感上的連結,

開始會變得患得患失、動輒得咎,煩惱由此而生,成為宗教形容下的「原罪」。

 

相對的,難道節制就比較好麼?

刻意扭曲的生理機制,要求人們面對情慾誘惑而無動於衷,

那種寂寞難耐的狀態,顯然對自我身體不坦誠,難道就不是一種罪麼?

充其量只是用了「先苦後甘」的戲法,設計人們在極致的壓抑痛苦之後,

得到慾望迸發的紓解,達到讓彼此「合而為一」的境界。

但回過頭來想想,所謂的「合而為一」,跟翻雲覆雨之間,又有甚麼差異呢?

只是拐個彎敘述同一種狀態而已吧!

 

宗教就是「騙」,針對這一點,我始終深信不移!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