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菲莉婭.JPG


每當觀賞一部傳記電影之後,通常您第一個動作會是什麼呢?

相信多數影迷與我相仿,必然是順手google一下主角其人的事蹟,

而後對比真實史料與傳記內容間的差異,據此對電影做出評析。

在看過為數頗豐的傳記電影後,發覺唯一的共同特質,

便是將主角給「神格化」,就如同演義的稗官野史般,

將錯誤的決策美化為情非得已,甚或把從未發生的情事,

硬是加諸在其上,藉以神話其人的豐功偉業。

目的呢...再明確不過,

就是希冀洗白該歷史人物,期盼著人們對該段歷史有所新的詮釋。

 

其實,類似的「洗白傳記」,不僅僅出現在電影製作中,

更多的,是散落在坊間報章雜誌上。

經常可以閱讀到某某富二代不喜仰賴家中資源,獨自創業希冀闖出一片天,

但這看似激勵人心的奮鬥故事,沒告訴大家的,

是所謂成功的背後,乃將營收掛在新創公司,而虧損都轉嫁到父執輩身上,

甚或該篇報導根本是業配,目的在為自己行銷正面的形象。

(暗黑手法尚有萬千,只是希冀告訴大家,所謂富二代的創業心路,認真就輸了...)

鑑此,類似的報導,就當作是個杜撰故事,

閱畢即可,箇中有多少真實性,大家心知肚明。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以莎士比亞的歌劇「哈姆雷特」為腳本,從其愛人奧菲莉雅的視角出發,

端看著這樁出自於人倫相殘的悲劇如何演繹,

對照維基百科所描繪的故事,情節上大抵是相仿的,

唯一不同的點,在於哈姆雷特與奧菲莉雅之間的愛情深度。

原著從「復仇」的因子出發,期欲塑造被復仇心切沖昏頭的情境,

據此讓哈姆雷特成為不容多情之人,

站在父仇的抉擇當口,也僅能選擇對摯愛無情以對。

相反的,電影似乎有意為哈姆雷特的愛情觀平反,

將其與奧菲莉雅的別離,解讀為萬般不得已,

為求保全愛人生存的權宜之計,

彷若把哈姆雷特捧為情聖,無疑洗白了其無情面孔的原貌。

 

 

再則,近年來基於女性意識的抬頭,以女主角為主視角的電影應運而生,

本片儘管從經典的「哈姆雷特」發想,但卻特意的以奧菲莉雅作為片名,

無疑希冀從女性的觀點出發,端看男性世界間的權鬥廝殺。

然而,立意雖佳,但就電影演繹的軌跡來看,

其實真正從女性角度詮釋的橋段並不多,

泰半仍舊圍繞在幾幕經典歌劇場景的情節,

奧菲莉雅儘管躍升為主角,

但卻更像是附庸,刻劃自我意志的片段稀缺,

自然也就無法窺見女性意識的誘發,可說是相當可惜。

 

值得一提的,在還沒檢視演員名單之前,

總覺得飾演奧菲莉雅的演員相當熟悉,但一時間卻又說不出是誰,

後來才發覺,原來是星際大戰系列的芮、Daisy Ridley,

從偏男性化的裝扮轉而女性的妝容,

英氣不減、卻多了幾分嫵媚之情,

喜歡Daisy的影迷們,想看看不一樣的她,本片不容錯過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