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小成本商業爽片,但其點出的問題意識,
卻是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始終被熱議的悖論:
用0與1的數位結構所研發而成的人工智慧,具有絕對符合邏輯思考的能力,
隨著資料彙整與分析的技術日新月異,學習與模仿行為逐臻成熟,
在各項學術與專業表現中,與頂尖的人腦已不相上下。
然而,無論兩者再怎麼相像,
總是讓人感到其間仍存有著無可跨越的鴻溝,
這差距的關鍵元素,可謂「成也邏輯,敗也邏輯」。
人工智慧由邏輯編程所建構,但耐人尋味的是,
人類基於情感糾葛,壓根就不是用邏輯思考的動物,
而往往更多訴諸於難以言喻的感情因素。
一如電影中智慧屋瑪歌所難以理解、那種「愛在心裡口難開」的情境,
明明彼此處處顯露著曖昧情愫,卻始終不向對方表白,
甚或眼見著情敵侵門踏戶,讓自己心下忿忿難平,也不願付諸行動,
這是以直白邏輯思考的電腦,始終無法理解的心機。
人腦與電腦之間、這無法跨越的距離,無疑給予人類反思的機會,
當您的思考越符合邏輯性,行為越服從在當代科技趨勢之下,
代表著您未來被取代的機會就越高,
畢竟您從裡裡外外,都早已被清澈的洞悉。
換言之,打開手機,儘可能的不要打卡、不要自拍、不要掃碼、
不要上傳任何相關於個人特徵的資訊,
讓自我存在著更大的「離線空間」,
才是不被人工智慧世代下的大數據所操弄。
一如劇中的女主角,即便擁有著專業的電腦智識,
卻令人意外的選擇遺世獨立的生活模式,
沒臉書動態、不發IG、幾乎像個原始人,
或也就是如此,
才有機會在掌控龐大資訊的瑪歌面前,容有隱藏自我心思的能耐。
倘若對於類似題材有興趣的朋友,
建議可另外觀賞電影「人造意識 (Ex Machina)」,
當中所提到「藝術的渾沌狀態,是人工智慧所難以模仿的境界」,
與本片所論及的意旨,大抵上是相仿的,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