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G_8613.jpg

湊佳苗不愧為日本『花系列』著作的代表人物,

擅長透過極端對比的人物敘事,

點出道德倫常當中最被認為是著毋庸議、但卻也最不願意為人們所掀起的矛盾情結,

藉以透過觀念衝突間的心靈折衝,屢屢帶給讀者難以承受的震撼。

  

『母性』一書,恰可說是箇中的代表,

藉由母親、女兒、以及婆婆三名女人生命中無可避免的親情『對手』,

除了帶出傳統無解的婆媳問題外,更希冀凸顯的,

是女人在作為『女兒』以及『母親』雙重角色間的心理轉折,

究竟是向母親撒嬌開心呢?還是給女兒一個擁抱甜蜜呢?

或許對湊佳苗而言,答案,乃在於自己究竟準備好了沒!

顯然,並不是兒女出世,就自然而然的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母親,

這絕非現下流行的『佛系』(船到橋頭自然直)觀念所得以援引,

而是必須秉賦著強大的決心才能夠達致的境界。

弔詭的是:誰能讓自己下定當個稱職母親的決心呢?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在平權意識抬頭的當下,聽來或許格外刺耳。

然而,從另方面的思考,該話語是否存在著弦外之音呢?

畢竟隨著時代潮流的演進,對男性而言,

同樣也不乏有著『兒子娶了媳婦之後,就是別人的』、幾乎是同樣對等的語句。

就我的解析,在前述的話語當中,多少都隱藏著『孩子長大了,是時候該獨立自主』的意味。

就拿古禮新娘上花轎扔扇子、象徵著將往昔的脾氣丟掉來說分析:

讓孩子可以肆無忌憚、驕縱成性的核心要素是甚麼?不就是父母帶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麼。

一旦組成了新的家庭,若未能同時斬斷這其中長輩的呵護之情,

對於自己要轉變成為那個給下一代無限關愛的父母角色,

某種程度是窒礙難行的,即便沒人願意承認自己長不大,

但沐浴在充分慈愛環境下的孩子,無法蛻變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恐也是不爭的事實。

 

回到小說的情節這也是為何故事中的奶奶

在面臨危難之際當女兒只能選擇拯救自己或孫女、二擇一的情境下,

會選擇以『咬舌自盡』的激烈方式,表達希望女兒救孫女的決心。

箇中原因,在於她太理解女兒的心思:

對女兒來說,孩子再生就有了,但媽媽只有一個,逝去就不再了。

正是對孩子的這種『附加物』的心態,讓做奶奶的選擇成全,

讓孩子從此成為女兒相互取暖的唯一對象。

無奈的是,這份美意在做女兒的陷入無盡的自責與悔恨之中,

復以墮入千古難解的婆媳問題,終究還是淪為一場令人不忍卒睹的悲劇。

 

往更廣泛的議題延伸,不禁讓我想起近來引發議論的『文青』:

那些整天嚷著獨立自主、自由解放的人們,真的成熟了嗎?

可以做為獨當一面的大人了麼?

真的以為喊一喊、呼呼口號就能夠達到所謂的無拘無束嗎?

會不會有更多的情況,是在父母的悉心呵護之下,

省去了惱人的日常瑣事,才有的怡然自得呢?

假若哪一天不再有著長輩的奧援,當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下來,

最好是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搞冥想、空談的春秋大夢。

端看時下的文青現象,再對照台灣大學生創下史上最高的延畢比率,

似乎也就絲毫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顯然,無法脫離父母保護的羽翼單飛,已然成為時下年輕人們最棘手的難題,

難道真得像本書中的母親一般,

以斬釘截鐵的方式促使孩子們立馬長大,才有機會翻轉頹勢麼?

 


 

延伸閱讀:

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活在懊悔陰霾中,無疑的是人生最深沉的淵藪

告白 (Confessions , 自白 , 母亲) -- 再冷,也不該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湊佳苗-- "寧殺錯,不放過"的劣質媒體文化

湊佳苗-反轉(リバース)--[心硯書評]--書迷自我映照下,殺人兇手的諸種面向

少女(しょうじょ)-湊佳苗--[心硯書評]--完美刻劃"危險17"的少女情懷

少女 (Night's Tightrope)--[心硯影評]--黑夜走鋼索,鋼索卻平躺在寬廣的道路上

反轉(リバース;逆轉重生)-2017春季日劇-湊佳苗--[心硯劇評]--戲劇演繹更臻傳神的作品

理想國-湊佳苗-(ユートピア)--[心硯書評]--時代文青昭然若揭的過客心態

為了N (Nのために)-湊佳苗--[心硯書評]--體悟愛情領域援引理性抉擇的謬誤

花之鎖 (花の鎖)-湊佳苗--[心硯影評]--贖罪心態下的和局或殘局

惡毒女兒 (Poison Daughter)-湊佳苗--[心硯書評]--聖潔母親,何以定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母性 湊佳苗 心硯書評
    全站熱搜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