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周所上的期末聚餐中,
指導教授跟我們提到了畢業後可以試試到中國的大學找教職的機會,
據說中國二線城市以下的大學還充斥著很多師資不優的情況,
故台灣的博士學歷相對還算有優勢,
其間,教授特別對我說:
"所以說研究主題的設定很重要,
博士論文最好是能夠寫一些在台灣已經發生,
而中國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探討,
像你研究的左派政治,到對岸很難被接受的"
(呵呵...還好現在已經從理論層面的左派論述,
轉向研究較為實務層次的貧富差距問題,
我想這應該也是大陸現階段這面臨的轉型議題吧!)
當然,聽了這樣的善意叮嚀,也頓時覺得感慨,
何時自稱是社會主義大國的中國,
現階段居然是如此避諱談論人民革命與左派思想的議題!
這就好比自稱台灣唯一的政經所,
裡面研究的焦點都是國貿,東南亞等區域性議題,
居然完全沒有任何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教授,
真可說是名存實亡了.....
當然,前面的小故事只是忽然想到的感觸,
因為那讓我想到了"建黨偉業"這部影片,
這是大陸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紀念電影,
縱觀電影的內容,論卡司盡是大卡司,
場面製作與故事鋪陳也都相當精彩,
對於有興趣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人們而言,
應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據說故事腳本是根據大陸中學歷史編撰的)
然而,諷刺的是,在大陸相關的討論區當中,
對於這部片的評價,卻是超悽慘的"垃圾等級",
被譽為是今年最爛的大爛片,
何以會存在如此的落差呢?
想必其中乃參雜著對於今日共產黨作為的些許不滿之聲.
從電影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了民國初年在北京大學的那群有志之士,
陳獨秀,李大釗,毛潤之,周恩來......每個人都是滿懷著熱血,
反巴黎和約,發起五四運動,為得都是能夠讓自己的國家更好,
因此也才促成了最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我相信當時成立的當下,是無私而為公的,
畢竟如果連命都可以不要,還有甚麼好求的呢?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前進,
走資派的勝利,讓所謂的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早已變調,
中國不時可以見到太子黨或階級權貴奢迷的姿態,
而蜗居的窮人們,早已充斥在大都市中的每個角落.
又所謂的共產黨,也正面臨著後威權統治的轉型期了.
也無怪乎今日共產黨在中國人民心中,
早已不是那般為人民,為國家的印象,
多了或許是更多尾大不掉的慨歎.
然而,昨是不能今非,
當這部電影被評比為垃圾,
其實某種程度是侮辱了當時創黨元老的苦心,
他們當初無私的心,卻因著今日黨的傾圮而招致抨擊,
是多麼的無辜,多麼的不公平阿!
或許從正面的角度來分析,
這樣的電影不是在褒揚共產黨的豐功偉業,
而是希冀藉由緬懷過去的榮光,
來喚起今日黨的再改造,以重拾往日的理想性,
倘若如此設想,則這部影片應該能夠獲得更高的回響才是.
反觀台灣,正如我們說著國,民兩黨多爛的時候,
想想他們在創黨之初,是多麼有著理想性阿....
國民黨諸如孫中山,黃興,宋鈍初之流的不顧一切,
又如同民進黨諸如信介仙,江鵬堅等公義至上的堅持,
才能夠有今日兩黨的根基,
是故,用今日的現象,來批判昨日的歷史,
對於這些無私的先人而言,又是何其的不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