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_IMG_IMAG1544.jpg

贖罪真的有意義嗎?

對被害者而言,要麼往事如煙,要麼逝者已矣,遲來的贖罪起得了甚麼作用呢?

就我看來,不過就是加害人在偶然頓悟,抑或是生命走到盡頭之際,

希冀孑然一身的坦蕩辭世,用以說服自我得以卸下罪孽的舉措而已吧!

 

坦白說,並不特別喜歡湊佳苗的作品,總覺得其小說有著太多累贅的文字與情節,

也許是為了更加身歷情境,為求更寫實的建構故事中的世界,

經常的會在無涉主線劇情的枝微末節當中,編撰太廣泛的篇幅,

引致於讀來總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一本書讀上個幾星期是常有之事,

自然的對情節的掌握,也就沒那麼精準.

然不可諱言的,湊佳苗令人驚豔之處,在於對各該人物心理狀態的描繪,

特別是針對道德罪責的贖罪心態,往往有著讓讀者耳目一新的神來一筆.

本片"花之鎖"改編自湊佳苗的同名作品,

當中以三段不同女子的故事,勾勒出一個家族令人扼腕的遺憾,

裡頭涉及到作者擅長的經典命題--贖罪,

惟較讓自己所不解的,不同於"告白"與"贖罪"結局中的"以眼還眼,以暴制暴",

這裡給了個大和解的團圓戲碼,著實讓人有點無法苟同.

(因著避免爆雷,劇情就不多加詳述...)

 

試想:一個憑藉著他人的才華,而搏得社會上位,並引致當事人鬱鬱而終的道德犯,

在因此獲致不凡成就,享受榮華富貴於一身,

儘管心中或時時對該事件耿耿於懷,但也不過就是偶一想起的心頭煩悶罷了;

比較起當事人家屬深遠且沉痛的自我悔恨,根本不及萬千.

這樣的人,要說在生命即將終了之際,汲汲營營的選擇要與被害者家人大和解,

以一償自己深感愧疚的心境,目的說穿了就是想了無牽掛的走向來世,

是真有心尋求懺悔嗎?我是相當懷疑的...

在如此情境設定之下,湊佳苗居然允許以和局收場,完全顛覆著自己的認知:

一直以來的暗黑女王,搖身一變成為河蟹寫手,多少還真有那麼幾分無法適應.

畢竟就我看來,故事中加害者的那一家人,根本都還未能徹底的懺悔呢...

 

觀影後,有著深長的感慨:

夫妻之間,乃至於對著任何自己珍視的對象,都該坦誠相對,

畢竟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將會如何.

假若彼此心中都隱藏著未能及時言說的秘密,

那朝驟然逝去,而無法來得及交代遺言的情況下,

對活在世上的摯愛,恐怕難免都將造成心中永遠抹滅不去的無盡煎熬,

這總不會是我們所樂見的吧!

 


 

延伸閱讀:

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活在懊悔陰霾中,無疑的是人生最深沉的淵藪

告白 (Confessions , 自白 , 母亲) -- 再冷,也不該用別人的血來暖自己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湊佳苗-- "寧殺錯,不放過"的劣質媒體文化

湊佳苗-反轉(リバース)--[心硯書評]--書迷自我映照下,殺人兇手的諸種面向

少女(しょうじょ)-湊佳苗--[心硯書評]--完美刻劃"危險17"的少女情懷

少女 (Night's Tightrope)--[心硯影評]--黑夜走鋼索,鋼索卻平躺在寬廣的道路上

反轉(リバース;逆轉重生)-2017春季日劇-湊佳苗--[心硯劇評]--戲劇演繹更臻傳神的作品

理想國-湊佳苗-(ユートピア)--[心硯書評]--時代文青昭然若揭的過客心態

為了N (Nのために)-湊佳苗--[心硯書評]--體悟愛情領域援引理性抉擇的謬誤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