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妳已經容忍另一半的缺點達77次之多,
第78次,您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放生呢?還是一切如故的繼續包容呢?
箇中的選擇,將決定著自己走向幸福坦途與否的分野.
本片根據李敏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周柏豪及蔡卓妍領銜主演,當中較為人所注意到的,
是"阿嬌"鍾欣潼亦在其中軋上一角,或說是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
但就戲份而言,也就僅僅是跑龍套的成分居多,讓人不勝唏噓.
對比著昔日Twins全盛時期,紅遍華人世界的盛況,
顯見其仍未能從當年陳冠希的淫照風暴當中走出,傷害還真是無以復加的沉重.
據此也足以令人對於網路世代中,無遠弗屆的傳播影響力,感到格外的畏懼,
一個人只要在網路輿論當中黑上一次,大概除了砍掉重練外,想再次奮起,都將會是一種奢求吧!
(以下有雷)
電影敘述一對情侶Adam與Eva因故分手之後,
Adam無意間發現Eva在彼此交往過程當中,所記錄下的點點滴滴.
當中Eva細數自己忍受著Adam作為的種種委屈心情,
儘管屢屢皆以愛和包容的態度和好如初,但儼然已埋下了情感瀕臨破裂的因子.
終於在第77次,Adam自顧自的,未能做好避孕措施的情況下,讓Eva有了身孕,
自知Adam無法給予婚姻承諾之下,選擇拿掉孩子,也成為壓垮彼此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Adam在用心閱讀整本心情札記之後,決定洗心革面,一改過去種種難改之積習,
選擇在友人的婚禮當中,製作彼此的交往紀錄,希冀再次向Eva表白自己的心意.
大家不妨猜猜,結局是甚麼?
是Eva因此感動莫名的,重新接受Adam的愛情呢?
抑或是體悟到既已離開,又何須再次跳進去的自知之明呢?
顯然,這結局的取向,似乎亦存在著愛情觀的世代差異.
在老一輩對於婚姻的愛情價值觀當中,總會不時的聽到:
"床頭吵架床尾合"..."勸合不勸離"...等等以維繫既有婚姻架構為基礎的論調,
總是婚姻是愛情世界中的極致,因此既然走入了婚姻,
即代表著諸如互看不順眼的作為,都得以包覆在愛情至上底下,獲得包容與原諒,
是故,立基在相處之道得在共同生活的基礎中培養,唯有持續彼此的婚姻關係,
才能夠在當中相互琢磨彼此的性格,最終達致和平共處的圓融境界.
基此,我們經常能夠看見:
一對老夫婦彼此之間相互怨懟,看似已然毫無感情可言,
但屢屢到了生死交關的當口,卻有萬般珍惜的真情流露,
顯然那是一種將愛情置放於相處之上的情感表現.
至於當代呢?對於愛情,聽到的往往都是:
"千萬別在愛情世界中委屈自己"..."先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既然相處不來,不如早點放生為宜"...諸此種種以自我相處為先的價值觀.
或許是看多了老一輩看來令人匪夷所思的愛情關係吧!
現代男女絲毫不認為在愛情世界中處處忍讓,僅為求維繫彼此感情的延續,是一種美德;
相反的,一旦發現相互間在根本的觀念上有所歧異,
為免日後有所爭執怨懟,還不如早點求去來得痛快許多.
類似的愛情觀,咸被冠上"速食愛情"的負面標籤,
總認為在尚未完全瞭解對方之前,僅僅因著某些細故而分手,是愚蠢且懦弱的表現.
但反過來想,合不來就分,免得浪費彼此的時間,
某種程度,似乎比起為了堅守"一生只愛一個"貞節牌坊的作為,
而作出種種最大程度的忍讓與犧牲,好像還直白坦承許多.
每個人的愛情價值觀不同,
於是乎很難給與前述的兩種愛情觀,附加傳統與前衛的優劣針砭.
但或可確知的是:
在那些所謂"鑽石婚","金婚銀婚",動輒締結連理達數十年,
而自稱從未有過細故爭吵的婚姻神話.
看似宛若神仙眷侶般的愛情故事,事實上所不知道的是,
其背後的代價,恐怕是某一方付諸"原諒77次"的勇氣,才能達致的圓滿.
想想自己,在自認為感情世界一路順遂的情況下,
是否可曾想過,那恐怕是建基在對方無盡的原諒與包容所促成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