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本片就是"一個殺人犯開直播當網紅"的故事...

(當然,箇中有著更加曲折離奇的陰謀就是了)

挺訝異本片居然不是由小說改編,而是翻拍自2012年的韓國電影"殺人告白"(내가 살인범이다),

假若有文字著作問世的話,絕對會是懸疑推理類的經典作品.

除了劇情架構完整,推理敘事清晰外,最重要的,

是當中有著許多發人深省,相當值得探究的社會議題.

  

故事敘述一樁連環殺人案的兇手,選擇在法律追溯期滿後,公開向媒體自白,

並且透過出版著作的方式,娓娓道來整個犯案的歷程,並對相關被害者家屬表達歉意.

此舉引來輿論的譁然與熱議,認為法律居然允許如此罪大惡極之人,

一副當沒事人一般,到處趴趴走的去塑造自我懺情式的悲劇英雄形象.

更加令人不解的,是社會大眾普遍對於兇嫌舉措,咸抱以正面肯定的讚許,

不少人認為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畢竟法律追溯期已過,實質上已非罪犯身分,

尤有甚者,居然還有迷哥迷姐們,覺得嫌犯的顏值頗高,即便曾殺過人,也堪稱得上是枚偶像人物,

於是眾人開始吹捧,讓嫌犯儼然成為當下所謂的"網紅".

就在嫌犯看似達成其變為聞人目標的時刻,忽然另有一名自稱是真兇的神秘人物,

拿出當年絞殺被害者的影帶,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兇手,企圖戳破自白作者的假面具.

自此,劇情急轉直下,接續著的情節,

坦白說,就連經常猜得出故事發展的自己,也沒料到是如此的結局...

(就不再繼續寫下去了,點破了結局,等同於將整部電影的觀影樂趣都給摧毀了!)

 

電影首先衝擊自己社會認知的,是所謂時下的"網紅現象":

儘管任何人不論出身,只要有心朝網紅志業發展,或都有受到大眾肯定的一天,

但真要說一名曾經犯下多起隨機殺人案件的兇手,僅僅憑藉著高顏值與貌似誠懇的態度,

就能夠受到眾人的吹捧,而成為名利雙收的聞人,顯然與大眾尋常的道德認知,是相互悖離的.

然而,現在無法接受,並不代表著未來不被接受,

坦白說,端看當下的網紅效應,事實上正朝著衝擊道德界線的道路邁進.

看看多少社會上的名人,在作出了諸如打架,吸毒,酒駕,鬧事,詐欺之後,

尚且容有大批的信眾與支持者的現象看來,道德與名氣之間,儼然已從交疊轉向平行的趨勢.

或只能說是現代人太過壓抑使然,骨子裡總期盼著有叛逆的因子得以提供情緒抒發,

是故在端看名人做出種種逾矩乖誕的行徑之後,無疑有了最佳的宣洩出口,

這才造就了諸如電影中那般,連殺人犯都能一夕成網紅的神話.

  

其次,我始終不解的是:為何法律上要訂立所謂"法律追溯期"的規範呢?

試析原因,也許是基於公務的管考需求,畢竟沒有人希冀存有永遠被管考的案子;

又或者是礙於卷宗資料所規定的銷毀期限所致,必定得在資料銷毀前結案.

但我想這些因素,在當下數位資訊化的時代中,都已經不再是問題:

管考得以暫時性的解管,待有新事證再重啟流程,

而資料數位化之後,也沒有存放空間不足的疑慮,

換言之,訂立法律追溯期,讓嫌犯得以在期限逾期後,

堂而皇之的暢談自己的犯罪經過,展露著"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嘴臉,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電影故事乃是假定在未來世界中,取消了法律追溯期的作法,

 這才讓兇嫌因著在取消的第一天犯案,最終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

 若說司法改革的內容該有些甚麼,我認為,這就會是當中的亮點吧!

 畢竟,絕對不能讓罪犯容有"逃過就是你的"的僥倖心態存在)

 

最後,片中兇手的犯案動機,係源自於所謂的"創傷症候群",

看著自己摯愛的同袍被絞殺,不自覺的戀上那種殘暴,仿效起絞殺的用刑,

端看箇中經歷,或許會對於兇手,投以同情的眼光,

並認為一切悲劇緣由,不該由兇手獨自承擔,多少乃出於戰爭的殘酷使然.

然而,相仿的,電影中特別安排了一個對照組--片中警探的妹妹,

在阪神大地震當中,眼睜睜的看著親愛的家人死去,卻獨自倖存的情況下,

同樣陷入"創傷症候群"的心理障礙,惟不同的是:

其係經常性的陷入到自我內心的譴責情境中,

而非以外向性的暴力舉措,來發洩一己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

換言之,兩相對照之下,同樣的創傷症候群,卻存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行為表徵:

一是外向性的透過殺戮發洩,另一則以內向性的自我懺悔告終,

顯見基於心理因素的犯案類型,

要說全然的歸因於集體性因素,而非兇嫌個人選擇使然,恐怕也是強詞奪理的狡辯吧!

一切都是自選的,當您選擇了以傷害他人來發洩一己難以宣洩的創傷,

則接受法律的制裁,就是再合理不過的結局了.

 

  

延伸閱讀: 相關"死刑存廢"的文章: 

鄭捷父母下跪道歉,"盼判兒死刑,速審速決還公道"--大義滅親的是與非

支持廢死者,乃立基在三個不尊重的自由人權爭議上

台北捷運江子翠站鄭捷隨機殺人案--正反廢死爭議論點的補遺 

台北捷運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呼籲廢死團體莫再陷入反社會人格的論辯

鄭捷隨機殺人案--敢問支持廢死的,您們是在捍衛人權?還是維護暴力? 

8年殺3人的最高法院生死辯論庭 --- 懇請爭大位的,該就廢死的議題有所表態 

殺童魔曾文欽一審無期徒刑 -- 究竟刑法貴在嚇阻,懲罰,或教化呢?

槍決六死囚大快人心--呼籲廢死聯盟勿陷入教條主義的迷思 

歐盟的免簽證手段驗證了現實主義的立論

廢死聯盟該想想甚麼叫"必要之惡" 

廢死的正當理由

廢除死刑聯盟的邏輯謬誤 

國情差異下的廢死爭議

死刑是廉價正義?寬容才是最可笑的慈悲

人權重在對等,而非價值

死刑存廢的理由與前提--極刑的裁量認知 

廢死聯盟:死刑沒有嚇阻犯罪的效果?荒謬的邏輯

曾勇夫"非法殺人"?對於廢死聯盟一些觀點的辯駁 

電影--鐵案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廢死聯盟的典範

電影--驚悚 (Primal Fear)--精神病患犯罪的社會集體責任觀 

電影--藥命關係 (Side effects) --- 心理醫師在犯罪事件中的角色

向總統建議特赦 -- 國情環境之差異懸殊,真有所謂的國際標準麼?

被害死者母親掌摑 伊朗絞刑犯免死--廢死談寬恕,當如是也

十億追殺令 (稻草之盾;10億懸賞追殺令;藁の楯)--法治社會下無可救藥的惆悵

獵捕史奈克 (スナーク狩り)--宮部美幸4周連續SP 第二夜--廢死聯盟的最佳說帖?

鄭捷判4個死刑,另判144年6月徒刑--感謝法官的道德勇氣--[時事評析]

新竹戀童男,養小鬼著魔,買兇殺童陪葬--中度智障不該是審度刑期的藉口

惡魔情侶"石刑"虐殺少女案--敢問兩公約中"犯罪情節重大者"所指為何?

女童隨機割喉案--人魔割喉小二女童--台灣人,您還要沉默多久?

籲請社會民主黨表述廢死立場--我對貴黨苗博雅立委參選人的批判

法務部今晚4監所同步槍決6死囚--馬政府父子騎驢困境的不意外

北捷中山站持刀砍人--社民黨李晏榕:"媒體,被告,被害者的權益保障要公平"?

法家:觀其行,非誅其心--法律貴在懲罰,而非教化--[人文省思]

謎一樣的雙眼(沉默的雙眼)--無期徒刑:永無止盡的煎熬--[心硯影評]

預告犯(電影 Prophecy/日劇 The Pain)--廢死聯盟的圭臬詮釋--[心硯影評]

內湖女童割喉案--慟!來不及長大的"小燈泡"--[心硯札記]

復仇法--小林由香 著--[心硯書評]--堪可作為廢死聯盟的教典

葛城事件-"鄭捷無差別殺人"日本版--[心硯影評]--社會故有意識集體霸凌下的人間悲劇

宜蘭光頭惡狼性侵10歲男童--[心硯時評]--人權保障了少數犯罪者,卻罔顧普羅大眾的安全存續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