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減刑出獄又殺女 判死 --- YouTube
10年前曾犯下一對小姊妹花雙屍案的殺人魔,當初因著精神障礙為由,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
僅僅做了6年多的牢便出獄,沒想到出獄之後,又以徵人為由,再次誘殺了一名前來應徵的女子,
這次在沒有通過精神障礙鑑定的情況下,被判處死刑.
(真奇怪,當初第一次假釋出獄前,難道通過了心理醫師再犯率無虞的評估報告麼?
否則怎麼會提前假釋出獄,倘若是,那這樣的心理鑑測報告根本形同具文,一點屁用都沒有...)
今天在最高法院召開"生死辯論庭",殺人魔的律師再次用"精神障礙","國際兩公約"等老梗為由,
希望最高法院能夠判其免死,說實在的,這種人渣死不死,我並不是那麼在乎,
自己感到比較意外的,是在殺人魔的律師團中,
有一位是剛剛宣佈有意角逐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名的名律師顧立雄先生.
而這樣的意外,是出自於對法律人轉換角色,成為政治人的隱憂.
說真的,若說台灣自2000年開始,國運就一路的走下坡,想必大家應該都會認同吧!
在這13年當中,歷經了兩次政黨輪替,民進黨與國民黨皆當家執政過,
因此也沒有誰比較爛的問題需要回應的,大概可說是一個樣吧...
但唯一在這期間的一個共通點,就是"法律人"在當家作主:
陳水扁是法律人,曾經搞得民不聊生;馬英九是法律人,現在已然天怒人怨...
就我的觀察,法律人有其邏輯清晰,辯才無礙的某些優點,
(當然這對應到政治面向來說,有可能被認知為是詭辯,耍嘴皮子就是了...)
但究其缺陷而論,顯然就是太過於以法論法,太過於著重具文的執著上.
就好像那些推動著廢死的聯盟與團體,大多是有著法律背景出身,
當他們一再的為死刑犯請願,搬出讓人們毫無所感的甚麼葛屁兩公約時,
他們喊得是很爽,但難道不知道近九成以上的民眾,對此是感到何其憤怒的麼?
如此理念型的作為,彷彿走在雲端上的,如何傾聽民意呢?
又或是像當今的馬皇好了,往往總是抓不到重點,
明明大家都已經對經濟感到無比絕望了,他每每都還能夠拿出一堆具文的數據,
期待告訴大家:其實經濟並沒那麼糟...
上行下效,最近江宜樺院長連"周休二日","僱主提撥6%勞退金"等於變相加薪的話,
都能夠臉不紅,氣不喘的說出來了,真還能夠無能到甚麼境界,
說真的,我很期待繼續看下去...
難道他們真的不知道:與其要說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還不如閉嘴就好了...
這就是法律人所表現出來政治樣態,
往往總以為合法的,真實數據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切施政的依據,
卻可能不知道,在政治的世界中:
諸如"合法掩護非法","矯作與美化數據"的情事,根本是屢見不顯的,
只懂得管理法律與具文的事務,卻不知道法外之域正再傷害著社會利益,
也無怪乎會如此的和民意相互的悖離了...
所以,簡單的說,政治最重要的,其實是"和諧",
和同志和諧,和敵對陣營和諧,最重要的,得還廣大的民意和諧,
才是關鍵的施政準則之所在,其他的,充其量只是次要的附加條件而已.
倘若漠視了民意,汲汲營營的只是在乎自己的法律信念與正義執著,
基本上我個人覺得,這樣的人根本就不適合搞政治.
因此,身為一個將來可能成為市長的人選,
我是多麼希望顧立雄律師,乃至於其他有意參選的人物,
都能夠就"廢除死刑"這個議題進行明確的表態.
畢竟,我覺得這絕對是一項最好的試煉,因為就現今的局勢來說:
具文的聯合國兩公約,或許真有其在法律上的約制力,但顯然的,
這樣的規範是和廣大的民意相互悖離的...
立基在如此理想與現實相互衝突的情境下,
正好可以考考每一位有意成為政治人物的候選人,
當某個政策面臨矛盾之際,究竟他們是會選擇擁抱多數群眾?
還是抱著法條與數據,在象牙塔中追求所謂的真理呢?
衷心的覺得這很重要,因為我們已經受夠了"法匠式"的政治人了!!>.<
延伸閱讀: 相關"廢死議題"的文章:
殺童魔曾文欽一審無期徒刑 -- 究竟刑法貴在嚇阻,懲罰,或教化呢?
電影--鐵案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廢死聯盟的典範
電影--驚悚 (Primal Fear)--精神病患犯罪的社會集體責任觀
電影--藥命關係 (Side effects) --- 心理醫師在犯罪事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