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對於戰爭電影向來無感,
因此對於『1917』一片
能夠一舉斬獲第77屆(2020)金球獎最佳戲劇類影片和最佳導演,
以及囊括第92屆(2020)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的殊榮,
感到有那麼點不可思議。
不過呢,在觀影過後,體驗到那身歷其境的臨場感,
仿若重新回到一次世界大戰的古戰場,
或許對於獲獎無數一事,頓時便覺實至名歸。
與過往戰爭電影所不同的是,
以前演繹所著重的點,主要在於各陣營的戰略博弈,
以及呈現較為宏觀、大規模的戰場景況,聚焦於涇渭分明的成王敗寇,
而較少刻劃箇中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性質上近似於傳記式的劇作。
而1917則顛覆戰爭片的視角,從一名下士信差出發,
以準第一人稱、一鏡到底的側寫,
將傳統戰爭的壕溝現場描繪得栩栩如生,
把觀眾帶回到彼時,體驗殺戮戰場的真實無情。
劇中交織著目睹同袍因同情陌生士兵遇刺、偶遇倖存母女相救、
繼而毫不留情的刺死敵人,心境上由憐憫而至殘酷的轉折,
說明著戰爭使人性不再、也不容有愛的情境,在在傳遞著反戰的意念。
『所有戰爭電影的最終目的,皆是為了傳遞反戰的訊息』,
尤以本片最令人感觸良多的,
是傳訊兵在成功帶著將軍口信說服戰場指揮官後,
乍看達成了阻止己方踏入敵軍陷阱的目標,成功拯救了千餘名士兵,
然指揮官語重心長的一段話,頓時卻又令人感到氣餒。
朝令夕改,或只在於高層的彈指之間,但端看整個軍令傳遞的過程,
乃至於第一線將士得仔細揣摩惦量訊息的真偽性;
一進一退之間,看似簡單的決策,影響所及,卻是上千家庭的生離死別。
畢竟,戰爭不是在下軍棋,成敗或還只是其次,
逝去的同袍性命,是不可能再重來的,
試問那些善於窮兵黷武的獨夫們,還要輕啟戰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