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崩毀,往往來自於四個關鍵因素:酒、毒、賭、情。
酒,麻痺了個人的心智,往往在半夢半醒之間,
創造出多重虛實交錯的軌跡,致使整日恍惚,無法存有理性的判準;
毒,基本上是同款的劣因,敗壞著人們的物理軀體,
使人不再有辦法循著常人般的過活,而逐漸走向萎靡;
賭,則是將自我人生的自主性雙手奉上,
終其一生的被迫在躲債與追債的迫害下度過。
而最後,也是自己認為最棘手的,反倒是『情』,
逝去的情,沉苛的情,都使我們縱然完好無暇,卻依舊詭異的不像是自己,
一如電影『東邪西毒』中的那罈『醉生夢死』,即便只是淡如水的清泉,
卻基於得用以療癒個人的傷痛,而視之為佳釀,
讓清醒的自己得以催眠記憶中的傷悲,那儼然是一種痛苦的自我否定。
一朝虛幻的假象不再,所必須面對的,恐怕是難以承受之重。
耐人尋味的是,四個看似崩毀的因子,
卻可能在彼此的疊合之間,產生某種未知的化學效應,
讓看似早已無解的人生課題,有了重新迴光返照的曙光。
最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在面臨情傷之際,用以揮別往昔記憶的方法,
往往是寄情於杯中物來自我麻痺,在酒精中沉苛,
彷若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似的,據此才有可能將心中仍未澆熄的那份愛,
留存在心底,任誰都無法摧毀之。
在諸此情境之下,外人看來或許解讀為一種對現實的逃避,
但對其個人而言,意識上卻是快樂的吧?
頗有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感覺…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的故事,基本上即是架構在前述所提及的交疊情境,
使男主角在無法忘情於前妻的逝去之餘,開始有了酗酒的劣行,
在酒精催化的狀態下,又不慎的誤殺了現任的妻女。
在為麻痺自我、掩蓋腦海中不忍卒睹的真相,製造出另一個意識空間,
將治療的醫院視之為嗜殺無辜、摘器官販售的器官販子,
經過一番營救後,莫名地將不知名的病患當成是妻女救出,最終踏上歸途。
在返家的途中,其仍舊沉浸在甜蜜溫馨的情境,
坦白說,或許任誰都不願意去戳破那美好的場景,
畢竟對其個人而言,真相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能夠讓自己重溫往昔的天倫之樂,就足夠了…
儘管電影試圖藉由記憶的虛實交錯,達到逆轉再逆轉的反轉效果;
然而,由於梗鋪得太過淺白,相信打從一開始,
或許影迷們大多能夠猜到劇情的走向,
致使最終當真相大白之際,其實是一點震撼感都沒有的。
直是覺得哀傷,但也不禁認為,對於曾經有過記憶創傷的人們而言,
讓他們活在自我幻想的世界中,又何妨呢?
即便是自認為清醒著的你我,當我們面對著情傷之際,
腦海中是否也曾有過『如果當初怎麼樣,或許結果就會不同…』的想法呢?
若答案是肯定的,則同劇中主角的情境並無二致,只是程度的差別罷了。
我絲毫不覺得這叫做自欺欺人,畢竟人生是存有無限想像的,
驟然將自己禁錮在煎熬的真相,
何不試著擘劃出快樂的虛擬空間,在當中自得其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