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電影"熔爐"(Silenced)撼動社會,
以致於讓該司法案件得以重啟調查的例證看來,
電影之於社會所能夠發揮的影響力,真可說是無遠弗屆.
就影片所秉賦的功能而論,喚醒大眾輿論是其一,
另一則是足以操控人心的魔幻能力.
某種程度,那或可說是一種廣義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是混淆著道德上正反界線的心理狀態...
"暫時停止呼吸",正是箇中的典型.
(以下有雷,非喜勿讀...)
電影故事從三名竊賊開始,因為收到風聲,某個荒廢的小鎮上,
有名獲得車禍和解金的盲眼老翁,讓三人心生歹念,決定上門行竊.
沒想到,老翁眼盲心不盲,加上曾經受過軍隊精良的戰技訓練,
戰力百分百,三名小竊賊根本不是對手.
在到處逃竄之際,意外的發現地下室的密室,囚禁了一名女子,
原來該名女子是撞死老翁女兒的兇手,老翁在不甘喪女之餘,
索性將女子囚禁於此,並在她身上注入自己的精液,逼著女子再為他生子女.
竊賊在驚訝老翁做出如此無良行徑後,將女子救出,最終和老翁展開激戰.
接續的詳細劇情就不多談了,在此僅僅想要點出來的是:
老翁驚世駭俗的行徑,固然可議,但大家可別忘了,之所以會引發一連串的殺戮,
其原因,可在於那三名小屁孩入屋行竊的非法勾當上.
然而,僅僅只是因著電影角色的正反派設定,
將竊賊塑造成傾向於正派,而老翁則淪為反派的角色,
又老翁那"逼女生子"的行為,則是順理成章的作為他之所以是反派的最佳註解.
但這真的合理?公平嗎?
就老翁而言,成為遭進入行竊的受害者也就不談了,
端看"逼女生子"的情節,其實是因著對方為富家女,可以逃脫一切的法律刑責,
在哀痛莫名之餘,為了給她一個實際的教訓,才使用了如此極端的私法制裁手段.
在本電影當中,所呈現出來的,老翁在此事上,無疑是個準惡魔的形象,
但是否可曾想過,假若相仿的劇情,導入了不同的人物設定,也許觀感會大相逕庭.
就拿近來韓國吵得正熱的總統朴槿惠閨密案為例,
倘若劇中撞死老翁女兒的,是朴槿惠閨密崔順實那個擅用特權的女兒,
在事發之後,以特權來使自己逃脫司法的制裁,
則老翁如此"逼女生子"的行徑,在大眾的觀感中,
也許將立馬扭轉為是執行公平正義的具體作為,反可能受到眾人的褒揚.
相同的事件,不同的角色詮釋,
則其所帶給觀眾的道德判準,也將存在著截然的差異性,
這是電影所獨有的巨大能耐,
也或許是各個導演編劇們,擅以翻轉影迷道德衝擊的慣用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