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戰這部電影被譽為是香港近十年來最好的電影,
很多人或不以為然,認為其格局與素材並沒有超越無間道系列,
個人的想法也是相仿,但這總是電影公司的行銷噱頭,就饒了他們吧!
(像最近007空降危機也自稱是影史最佳的龐德電影,但大家認為呢?)
況且就整部電影的流暢度與可觀賞程度而言,已經算是相當的優質了.
故事乃敘述香港警方遭遇到一宗警員遭劫持要贖金的案件,
但以梁家輝為首的主戰派(鷹派),與郭富城為主的溫和派(鴿派),
對於該如何進行執法的尺度,進行了相互之間的權力爭奪角力戰,
最終還扯出了一連串的陰謀論,讓整部電影的可看度倍增.
建議大家要親自觀賞該部電影,可別看看評論便罷...
不可諱言的,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的某些橋段,
與十幾年前金哈克曼與丹佐華盛頓主演的"赤色風暴"相仿,
都是在描述一樁奪權正當性的過程,
但我覺得,奪權過程在"寒戰"中只是一個穿插橋段,並非主戲,
所以頂多或只能說是參考,而非抄襲.
"寒戰"這部電影真正所欲論述的,
該是"警察執法"與"治安透明"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
究竟市民是否有權利來要求知道所居住環境的完整治安資訊,
抑或是有必要的時候,警察單方面得以限縮這樣的權利,
又或當兩者間有著矛盾的衝突點時,
市民是否願意犧牲"知的權利",來換取成全更安全都市的建構,
都是值得大家進一步思索的議題.
就好像現在街頭巷尾處處可見治安單位架設監視攝影機一般,
雖然能夠完整的紀錄下所有時間的可能犯罪行為,
但代價卻必須讓所有市民的隱私都有著暴露的危機,
這樣的取捨,是否得以讓大家接受呢?
對此,基本上個人是傾向於社會整體論的法家觀點,
就像劇中劉德華所說的:"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治亂世還得用重典.
既然科技已然發達至得以全程監控每個死角的境界,
則又何必用所謂的"個人隱私"來阻擋這樣的安全建構呢?
這就好像在先前恐怖攻擊頻仍的時期,
大家在登機之前,都願意乖乖的配合更嚴密的安檢程序,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心中沒有任何犯罪的欲念者,自然不會搖著隱私的大旗來反對該項措施.
(當然,那些將"個人隱私至上"奉為信仰者除外....)
當然囉!在市民如此限縮個人權利來建構更安全城市的背後,
必須有個但書,那便是"執法單位必須是為公義而存在",
真真正正的為了建構更安全的城市而放手一搏,
縱使不盡然走向成功,也不至於損及市民權益太過;
然而,倘若警察擴權的背後,為的是個人的爭權奪利,
則最終將可能像電影"關鍵報告"一般,
用整個執法機器來成就個人名利,卻讓無數人蒙受不白之冤,
那就真是要不得了....
綜言之,就好像我們常在探討甚麼樣的政治制度是最佳的一般,
說實在的,任何的制度都曾經出現盛世,以及走向傾圮,
重點就在於為政的領導者個人,存乎著甚麼樣的治世心態:
心存仁心,則安居樂業可期;
反之,圖謀己利,則太平盛世或也可能走向萎靡之途.
畢竟,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制度所能夠發揮的,是正面或負向效果,
端賴的,還是在主控者的一念之間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