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高雄市長選舉世紀之辯,昨夜圓滿落幕,若要用一句話來概括,
我會以"新手駕駛與老司機"的對決作為評語。
新手駕駛,指的自然是韓國瑜主委,畢竟在投入選舉之初,
他原先可是要投入台北市長選戰的人,後來才決定改選高雄,
在沒有任何地緣關係(僅戶籍在此)的情況下,
不夠熟悉當地的政經資訊,是可以理解的,這終究不是三兩天的惡補即可補全。
但就其援引相關報章數據的論辯看來,顯然事先有做足功課,仍舊值得肯定。
至於老司機,說的則是陳其邁委員,在高雄擔任多屆立委所累積的經驗,
對於各地區的地形地貌、乃至於港口軟硬體的建設需求等,
如數家珍、信手捻來,幾乎都難不倒他,這或是政治從業者最值得驕傲之處,
畢竟能夠如此流暢的直陳地方建設的缺漏,顯見其服務陳情案的紮實基礎。
然而,就如同電影"賭神"當中、陳金城一席"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的揶揄話,
先入為主的認為新手肯定不如老先覺的老謀深算一般,
陳其邁委員屢屢三句不忘語帶諷刺批評對手的口吻,
或許是辯論中慣用的技巧,但聽在觀眾耳中,
是否需要以如此咄咄逼人的語氣,見人見智,
也許更為圓融的講話方式,會令人感到更加的厚道與溫暖。
總評兩人的表現,不可諱言的,單就市政辯論的角度評析,
薑始終還是老的辣,不論數據的援引,地方的熟悉,
乃至於政策的沿革歷程,身為老司機的陳委員顯然都略佔上風,
尤其是談論到韓主委戶籍所在地林園港口一題時,
更是一招將韓貼上了外地人、對高雄不夠熟稔的標籤,
對韓可說是最大的致命傷。
至於韓國瑜主委的表現方面,一如先前所提及,
終究沒在地方深耕的經驗,加上所提政見都屬於未來實現的願景,
自然沒有既成數據可茲援引,氣勢上確實略有不足。
但話說回來,數據援引是不是真的如此重要,我個人覺得是可以討論的,
以自己曾任部會機要秘書的經驗,一如韓主委所言,
想要精確的數據,向相關業務單位索取即可,
是不是真要將這些數字精準記在腦海中,才有資格擔任市長,
就端看市民想要的,是個凡事可以親力親為、幾近全知的萬能首長,
抑或是從宏觀角度擘劃願景、懂得授權由權責單位實踐的CEO。
CEO的概念,確實正是韓國瑜主委在全場辯論會當中,
希望據此說服廣大市民的重點,而這也是最合乎他參選的個人意象所在。
因著對高雄還不夠熟悉,提不出相對具體的政見,
僅僅擘劃幾個面向的願景,試圖讓民眾相信他的改變決心。
但如何去相信呢?所仰仗的,就是過去其擔任北農總經理的經歷。
作為公司的執行長,他或許不需要像基層的業務單位一般,
事事親力親為,將資料數據背得滾瓜爛熟,等待著像長官進行業務報告;
但在用人與賦權方面,卻必須相當精準,才得以讓業務順利推動。
而這正是全場辯論會中,韓主委所期待人民去相信的重點,
從其說著要數據找公務員、文化政策尊重文化局長權責等談話,
便可看出這樣的端倪。
不可諱言的,這絕對是一種急就章的選戰打法,
幾乎完全不談具體政見,只訴求於相信他會是個適任的人選,
某種程度存有著博弈的意味,但話說回來,
提出再完善的政策白皮書,也是有跳票的可能性,不是麼?
對公司與城市治理而言,顯然領袖特質仍舊還是箇中最重要的因素吧!
至於這樣的訴求,最終能否博得大眾的認可,
就端賴高雄市民是否願意用選票任命其為CEO而定了。
綜言之,老司機經驗老道、技巧純熟,基於熟門熟路,
偶而還懂得鑽捷徑省時間,確實能夠更迅速的到達目的地;
但也正因為熟,倘若倚老賣老的心態浮現,
則容易因循既有軌跡前進、而缺乏創新的發想。
相對的,新手駕駛在行進間不免顛簸,
初期可能搖搖擺擺,需要假以時日才能上手;
然在沒有口袋捷徑可茲運用的情況下,
往往能夠瞧見無預期的街道巷弄景觀,多了幾許驚奇感。
高雄市民們,想好要搭哪一輛車了麼?
1124請以選票做出您睿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