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2016本屆金馬獎六項大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
"七月與安生"一片,可說是備受矚目的劇情大作.
故事敘述兩名閨密成長歷程中,彼此命運若即若離的交織,
儘管相較起過往同類型電影更加的細緻,但坦白說,
劇中的情節,大概也還是不出影迷們所能夠想像得到之情節,
沒有更多了...
就閨密系列作品而言,首先,一定會有個令姊妹們都神魂顛倒,為之傾迷的男子,
彼此是搏心機互搶也好,抑或是相互禮讓也罷,
總之兩人間的姊妹情誼,都註定逃不了要與某個男人相互糾結在一起,
這一點,"七月與安生"沒有例外,兩人都因著蘇家明而有著人生起伏的劇變.
其次,所謂的"閨密情",表面上看似坦誠相見,檯面下卻各有心思,
真要說閨密之間能夠傾吐甚麼樣的真心話,我還真是存疑著.
以本片來說,兩人都已達可以共浴的親暱,但面對著對家明的感情,
彼此卻始終有所保留,沒有大家認知下的閨密般真誠;
一如安生與家明之間擺明了互有好感,卻深明大義的選擇成全,
就結果而論,這完全不是一種恩賜,
反而將七月深深的禁錮在虛假感情的框架中,最終也沒能從當中獲得解脫.
身為一個閨密的角色,將一個不那麼愛自己姊妹的男人,推給姊妹,
這叫做真愛嗎?似乎完全悖離了世俗間所課以閨密角色該有的想像.
這一切,完全都是所謂"閨密電影"下的既定敘事脈絡,
本片顯然還是沒能從框架中走出,有那麼點可惜了,
倘若能夠將焦點完全著重於兩人姊妹情的相互扶持,
從兩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間做交錯性的發想,
相信都會比處理再俗套不過的三角習題,要強得多.
當然,本片以小說作為貫串全場的因子,
並以角色翻轉作為其中的高潮,某種程度是種創新,
但小說交錯,角色互換等特色,其實除了更像是文青式的運鏡敘事外,
說實在的對整體的劇情脈絡而言,好似也影響不大就是了.
撇開對電影優劣的討論,就劇情而言,自己對於兩點是頗有感觸的:
其一,電影中將七月與安生,安排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七月一路順遂的完成了人生中被賦予的各階段目標,
諸如一流高中,一等大學,大型企業,優質男友,準備步入禮堂,結婚生子...
而安生則是在離開了七月之後(其實是為了禮讓嘉明而選擇遠去),
開始了漂泊的人生,始終無法有著安定的歸宿.
從電影的演繹脈絡來看,故事有意無意的導向了宣揚
"做人就該不安於室,該勇敢闖盪人生,以免留下遺憾"的理念,
某種程度,有點類似當代"壯遊"的概念,
要大家切莫滿足與順遂的人生,以免將來徒留無限的遺憾.
如同劇中七月心底怨著安生,如果當初不是把家明讓給她,
也許今時今日,她便不會被囚禁在傳統的人生理路當中,
在眾人認知下的順遂道路,漫無自我的走下去.
我所質疑的,是這個觀念真的對麼?
自然,對錯本來就沒有既定的標準,但我徒然只是認為:
從來沒有一條人生道路,是完全順遂的,即便是眾人眼中欣羨的人生,
那也是歷經無數波折與奮鬥所掙來的,沒有人士僥倖得知的,
既是如此,也就沒有所謂"坎坷的道路,可以更加豐富自我人生"這回事.
或只能說"人永遠是不滿足於現狀"吧!
當自己坐擁一切人生應有的目標後,
總是不免會去想像著坎坷人生下,是否更加精采的問題.
但實際上,坎坷就只有坎坷,沒有更多了...這才是人生的現實,
錯將歧路視為正途,那才真是反客為主的謬誤想像.
(就拿七月與安生兩人的人生經歷來看,安生的真的較優較豐富嗎?
若您是被外界看做是"人生勝利組"的七月,真會想互換人生麼?
試著從真實面去好好省思吧!相信答案會是非常顯明的...)
其二,為什麼人們總是無法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的真愛?
家明喜歡安生,卻從不敢表白,亦不敢對七月坦承,
安生鍾情家明,但礙於閨密情誼,選擇退讓成全,
七月明知家明所愛非己,始終自欺欺人的愛下去,甚至選擇步入禮堂...
三人之間,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的愛是誠實的,
看似戲劇化,但這何嘗不是時下男女的真實寫照麼?
追根究柢,原因或許在於人生並不是只有愛情而已,
還有其他許多方方面面,不時的約束著自己,讓我們選擇與底心下的真愛道別.
以電影而言,若非七月主動要求家明逃婚,
相信家明與七月,將會如期步入禮堂,完成終身大事...
這並非一種怯懦面對自己真愛的表現,
而是在真愛之外,家明認為與七月之間的十餘載感情,是更加的值得珍惜.
畢竟愛是千變萬化的,家明對於安生的愛,可能出自於一見鍾情的命定,
但與七月之間,卻是積累歲月下的默契情感,同樣無可取代,
此間不存在誰勝誰負的評比,有的只是自己選擇了何者為重的取捨.
若問錯過了真愛,是否會遺憾?
會的,但除了遺憾之外,其實大概也就是這樣而已吧...
看似重要,其實或也可一如雲淡風輕般的豁達吧!
延伸閱讀:
閨蜜 (Girls)--姊妹淘,是摯友?還是損友?--男性觀點下的電影解讀--[心硯影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