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交錯的九個殺意"乃改編自作家"桑村 さや香"的推理小說"暴風雪"(ブリザード),

故事描述某個大學的登山社一行九人,在暴風雪的天氣下,從事登山活動,

途中由於風雪太大,一行人被迫來到一間小木屋中暫歇,但在清點成員的時候,

才發現少了一位,幾經搜索,才發現他已經倒臥在外頭的冰天雪地當中.

就在大家以為他是意外身亡之際,忽然在他身上發現致命的刀傷,顯然是被人謀殺致死的,

而兇手的...可能就是餘下八位成員中的某一位.

當大家紛紛用各種推論指責其他成員就是兇手之際,一位位成員卻相繼的離奇死亡,

讓生者個個人心惶惶,也開始娓娓回憶著可能導致殺意的過往事件,

逐漸的讓兇手的輪廓日趨清晰,最終真相大白...

小評一下本片,整體推理的氣氛相當到位,電影節奏也屬恰到好處,

只可惜一次出場的成員實在太多,多少模糊了每個角色的特徵,

加上整個案情的發展,和大多數"團體殺人事件"的情節大致相仿,

過程或有出入,但結局似乎一點都不難猜出,有點落入俗套之感,算是美中不足之處.

  

我覺得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相對有趣的探討點有二:

其一,劇中的九個主角之間,不都是朋友關係嗎?

怎麼從事件發生之後,就完全像是仇人似的,各自找原因來互指對方可能是兇手,

一點都沒有最初團體和樂融融,相偕出遊的和氣.

個人認為,這多多少少演出了現實中的真實境況:

在一個團體當中,和諧永遠只是流於表面的假象,

當團體之間出了紕漏,那樣的表象就會立刻的被揭穿,

大家首先會做的,是編織各式各樣的的說詞來保護自己,

繼而,開始將成員之間的恩怨糾葛一一掀開,將他人打成是嫌疑犯.

這似乎是人際相處之間無法逃脫的命定,

也無怪乎推理小說家們對此情節總是樂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的復刻之.

 

其二,俗話說:"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最危險的地方",

相仿的,在推裡故事的世界中,往往看似最不可能是兇手的成員,往往最有可能就是兇手.

這一點,大家不妨去回想一下自己所曾經閱讀過的推理小說,就得以驗證之.

對此,我常在思考的疑惑是:

究竟這是小說家為了增進結局的懸疑度而鋪陳的伏筆呢?

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看似最為和善的人,往往最有可能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呢?

我想是兩種理由各半存在吧!

畢竟一部推理小說,倘若真兇太早浮現,恐讓讀者失了興趣,

才不得已的安排"最沒有威脅性的角色即為兇手"的情節設定.

另一方面,在實際的社會當中,

也的的確確存在著貌似善良的對象,卻可能在背後狠狠捅你一刀的情況,

這種事阿...還得是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會相信的阿...>.<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