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大陸的歌唱節目"我是歌手"舉辦總決賽,
台灣媒體可說是以接近實況轉播的方式報導,
此舉除了讓對岸媒體認為有侵權的疑慮之外,
台灣的NCC也開始關注此舉有無違法的疑慮.
當然,新聞報導娛樂化,本來就不是甚麼新奇的事,也不值得討論.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何以這樣到處都是的歌唱比賽節目,
會吸引著台灣觀眾的目光,帶來如此大的關注呢?
(其實同一時間,台灣高鐵被放置了炸彈,如此大的社會新聞事件,
身為在地媒體的,報導速度居然還落後在美國CNN之後,
整個心力都著重在報導"我是歌手"的比賽上...)
答案其實很清楚,因為參賽者當中,
多的是我們曾經都相當熟悉的台灣歌手.
試想一下,倘若今天這節目完全沒有來自台灣的參賽者,
還會在台灣引起如此大的矚目嗎?不可能的.
台灣的藝能界聞人,提起大陸"我是歌手"這個節目的成功,
紛紛都導向了"冠名權",以及"超高製作費"的因素,
或許,經費是個因素,但充其量也只能說是因素之一,
就像電影製作一樣,
龐大製片成本的大片,也常遭遇滑鐵盧的慘澹票房,
相反的,小成本的愛情劇片,往往能夠出奇制勝,
存乎於金錢和票房收視率之間,絕對不是成正比的.
基此,我覺得更大的關鍵點,
是在於適當的製作題材,以及適任的參賽者所引致.
其實看看這次參賽的台灣歌手:
辛曉琪,林志炫,彭佳慧,楊宗緯.....
有的曾經主導歌壇,有的曾絢爛一時....
但大多數,其實都是逐漸消失在台灣娛樂主流舞台的實力唱將,
這些人,歌唱實力無庸置疑,但卻不見容於台灣的娛樂潮流中,
或說他們被台灣的娛樂圈淘汰,
我覺得更為貼切的說法,應該是他們選擇用腳投票,
用實際在對岸的精湛演出,來否定了台灣現有的劣質娛樂文化.
(現在在台灣,想出個唱片,絕對都免不了露個胸,走個光,
凡事還都得先報上個三圍...
至於會不會唱歌,根本沒關係,反正都是電子後製合音的...
只要會炒新聞,懂得操弄媒體與論,唱片照樣大賣)
他們在台灣不是所謂的一線巨星,但卻在中國閃耀出超級巨星的架式,
顯見得是台灣這樣的劣質文化,隱晦了他們原有的炙炙星光.
這樣的斗轉星移,實在不得不讓我們有所警惕.
其實從大陸許多網路電視台當中,就約略可看見這樣的趨勢:
早在幾年前,大陸網路多的是台灣綜藝節目的身影,
許多中國的青少年,也將台灣的娛樂潮流視為趨勢,
但曾幾何時,如今完全互置,令人唏噓.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我們現今的綜藝節目,要麼就看女主持人賣騷,
要不就是看男藝人大開黃腔,公然吃女性豆腐.
轉了台,換個連續劇看看,以為可以有個清新一點的喘息空間,
結果又盡是些成天送醫院,搞倫常溫情的老梗灑狗血
這些羶腥色,也許能在一時帶來話題與噱頭,
但全然空泛的製作內容,終究將會在更優質競爭者的加入下而潰散.
而這樣的競爭者,在全球化的時代下,
未來將不再只是同樣不求長進的在地同業,
而是來自各地,亟欲搶奪當地文化主導權的強勁對手.
今天的"我是歌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或許您可以說,這番言論有那麼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之嫌,
但純粹的....我只是單純的覺得:
這不該是我們的文化呈現,因為台灣人值得更好的文化產業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