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現今的臉書行銷真的起到了相當強大的作用,

先前曾經有人分享過愛因斯坦的一句話:

"我畏懼科技會超越人類互動的那一天,世界將會是白癡的時代",

後來該句話便在網路上成為搜尋率超高的關鍵詞.

(事實上愛因斯坦到底有否說過該句話,似乎也沒多少人去查證...)

而前幾天才剛在網路上看到臉書的咖啡好友分享"待用咖啡"的概念,

(待用咖啡,Suspended Coffee)

沒想到現在台灣就出現相同概念的"待用麵".

說真的,頗樂見這樣的善行,但其中還是有若干需要注意的地方.

  

所謂的"待用咖啡",據說是流傳在國外咖啡館的不成文習俗,

到店內喝咖啡的朋友,往往喝一杯,結帳時卻付出兩杯,甚至三杯的金額,

多出來的杯數,店家就會寄在帳上,等待的有需要的朋友免費取用.

有那麼一種寒風中送溫情的味道.

而台灣所出現的"待用麵",意義與做法上是相仿的,

都是在善心人士預先結帳後,再讓有需要的朋友免費享用.

與待用咖啡相比,由於品項的不同,

整個模式或許也有著些微的差異性存在:

咖啡並不是民生必需品,所以感覺上所取用的朋友,

或許大半都是需要提神,抑或是想在寒冷天取暖之用.

而麵食則屬於三餐所需,也許更多取用者會是三餐不繼的朋友.

換言之,用咖啡者泰半屬於隨機的族群,

所以本身不會存在著標籤化的疑慮.

而取用麵食者,則多屬於社會認知下的經濟弱勢,

如何讓他們能夠在取用的同時,能夠擺脫刻板的階級標籤,

也許是這樣的善心機制所首要考量的因素.

(簡單的來說,誰有資格取用,該如何認定?

倘若需要動用到證件式的資格認定,那恐怕就是最糟糕的設計了,

因為那是最赤裸裸的標籤化無誤.

又或讓大家普遍認知到:"那是給窮人吃的",也不是個太高明的舉措.

相反的,假若讓主動索取者皆得以享用,

或許避免不了一些貪小便宜者,

但很大程度也強化了隨機性,而弱化了社會標籤的影響.)

  

其次,我覺得媒體也該有個涵括性的報導模式.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張油爸"的事件:

當初張家兄弟罹患罕見遺傳性疾病ALD(腎上腺腦白質退化症),

需要健保不給付的"羅倫佐的油"(Lorenzo's oil),

那時在媒體的報導與政治人物的加持下,善款源源不絕而來,

最終累積到七千萬之多,而後便傳出一些負面消息,

甚至有同樣罹患相同疾病者,希望從中分享一些善款,

卻未能得到正面的回應.

(最近似乎又有張爸的新聞,他們最終將善款捐出,但那是後話了...)

基此,顯然的,媒體具有著絕對的群聚效應,

經媒體一報導,也許特定店家就會湧入一窩蜂的善款,

但我想這絕對不是這個風潮下的意義.

這樣的"待用習慣",是需要存有於全國各地,各角落的,

假若今天報導了某個特定的店家,成就了該店無數的待用機會,

那也是當地人才得以享用,其他各地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豈不就沒有機會了麼?

換言之,我覺得媒體在類似的事件中,

要起到一個帶動風潮的作用,在宏觀的視野上,

將這樣的概念傳遞至各個角落,

而非聚焦於特定的店家,才不至於失之偏頗.

 

總之,還是很樂見這樣的待用風潮在台灣流行開來.

我並不將這樣的現象,看作是社會救助的一環,

更多的,我期許著這樣的分享態度,

能夠多少拉近些存乎於人際間,那逐漸漠然的關係...^^

 

延伸閱讀:

[時事評析]318國際早餐日 麥當勞免費早點--"讓給貧窮人家"呼籲的歧視性結果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