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可說是最能體現『供需法則』的場域。
在公司職位與個人技能之間,誰需要對方的資源多一些,
則就業市場的天平便朝著哪一端傾斜。
不論是謀職的難易度、乃致於敘薪優劣的標準,
皆取決於如此基本的法則之中。
於是乎,放眼當前的勞動現場,大家或總不免納悶著,為何便利商店的店員,
至少秉賦著補貨上架、清潔環境、臨櫃結帳、烹煮熱食、沖泡咖啡等全方位的技能,
然何以薪水始終在低檔盤旋,也未曾有人將之視為長期的職涯規劃呢?
理由很簡單,從超商老闆們時不時發揮創意、增加店員的工作量,
完全罔顧當事人是否願意執行新的業務,
就可窺見經營階層根本不在乎您是否願意續留職場,
畢竟類似的技能多數人都會,產業後備軍多的是,不缺你一個。
就藍領階層而言,超商店員是個經典的案例,
一針見血般的道出居於高替代性行業的悲哀;
至於向來被視為體面專業形象的白領呢?
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困境?答案,是明確的,
諸如電影主題所描繪的『行政助理』範疇,便是最鮮明的職域。
猶記得自己在部會擔任機要秘書時,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馬政府時代總統府發言人的訪談片段,
其敘述在政黨輪替之後,一時之間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於是參加演員訓練班,如今轉職成為八點檔的小生。
該故事給予自己相當大的啟發,
縱然貴為總統府一員,政治歷練自不在話下,
但只要無法繼續待在可茲發揮的場域,其實一切或也只是虛無。
對照當時自己的工作內容,
撰寫政策說帖、代擬演說談參、電話連絡事宜…
看似很專業,但說穿了換個人來做,其實也差不了多少,
又機要任用終究也是過眼雲煙,待長官去職,縱使表現再優異,
還是得立馬走人,這就是本行的現實殘酷之處。
據此也讓自己在當時,心下充滿著危機意識…
(以下有雷,敬請滲入)
本片所演繹的,或恰好亦是類似的情境:
一名擔任大型電影公司的行政助理,
儘管擁有著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西北大學)的高學歷,
工作卻盡皆繁瑣的聯絡業務,您所能想像到的瑣事,她幾乎悉數包辦,
不為別的,只是期盼有朝一日可以成為電影製片。
正是懷抱著如此遠大的夢想,在工作上總是逆來順受,
同事們不做的、推託的雜活,她從未拒絕過,
但卻也未曾因此博得掌聲,大家總是習以為常的認為那是應該的。
直到新的行政助理前來應徵,望著姣好姿態的對方,
使她開始產生莫名的危機意識,
甚至以擔憂新人恐遭上司潛規則的理由,希冀探詢自己是否會遭到取代;
沒想到,投訴非但沒有被接納,
反而遭到語帶威脅式的、讓她體認到目前的工作是很容易遭到取代的,
一旦失去了當前的職位,即便是再遠大的夢想,都只是枉然,
而先前所付出的心血,也將付諸東流。
然而,弔詭的是,公司高層是怎麼去看待員工們這僅有的職涯奢望呢?
輕蔑的任意丟棄、視之為無物的態度,
等同將他者珍視的蒐藏踐踏在腳下,
某種程度彷彿告訴著載浮載沉的員工們:
工作那麼認真做甚麼?真以為能升職嗎?
不過就是像衛生紙一樣、用完就丟的工具而已吧!
如是的警鐘,讓人不自覺的想逃離職場,立馬奔向心之所向的志願,
但回頭一望,想著衝動退離的風險,想著眼前的福利或也還行,
那份驛動之心當下被澆熄,
寧可求穩、日復一日的因循百無聊賴的職涯,當個塵世中迷途的工具人。
電影以準紀錄片的風格,忠實呈現行政助理的日常,
內容看似陰鬱中帶點流水帳的無謂,但這卻是該種工作屬性的真實樣態,
致使其儘管未有絲毫的駭人元素,然在觀影過後,
心下所衍生而出的深度失落,可謂之為最令上班族恐懼的寂靜驚悚。
還想著當助理嗎?該是時候警醒警醒了,
寧可在謀職戰場上遍體鱗傷,也不願被埋沒在因循無謂的工作日常,
這就是我在電影謝幕後的深刻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