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豪門大家長的父親過世後,在宣告遺囑的當下,
發覺自己所得到的與家中其他成員不成比例,會不會感到有些納悶呢?
心生狐疑之際,家庭律師遞來一支USB,
說著那是父親特別叮囑要給自己的,當然會希冀從中找尋答案,
結果循著其中的線索,在地窖中找到一名被囚禁多時的陌生人,
一個知悉家中所有秘密的X先生…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起始的這個梗,實在太過精妙,
至少在自己的觀影經歷中,極少數留下深刻印象的開場橋段,
讓人不自覺得繼續看下去,滿心好奇的等待著謎底的揭曉。
只可惜,逃不了懸疑驚悚片的宿命,或許正是開頭的氣場太過強大,
引致於找不到得以相互呼應的內容敘事加以支撐,
讓謎樣的地窖先生,不若影迷們想像的駭人,
只不過是當初侵犯女主角母親、並且親眼目睹父親撞死人的惡徒,
為了這些看似非核心的理由,能夠囚禁對方一輩子,也只能大嘆父親真是個奇葩了。
當然,按照電影的敘事,父親之所以沒有斷然的取其性命,
多少截因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使然,當屢屢因著家事與工作煩悶之際,
眼前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反而成為唯一可傾訴之對象,
這也合理的說明了,惡徒何以知悉全家人底細的緣由,
情節上或許得以合理的自圓其說,但總是少了那麼點驚爆,
讓謎底揭曉之際,少有逆轉結局的震撼。
(*縱然最終還來了場認親大戲,
安排了星際大戰中、路克與黑武士『我是你爸爸』的橋段,
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至親關係,在最終顯然未能有所發酵,
讓編劇的巧妙安排付諸流水。)
故事的核心命題,在於赤裸裸的驗證了『人性為私』的道理。
女主角身為公正不阿的檢察官,
為了執行社會公義而寧可放棄日進斗金的律師工作,
內心所存有的正義純度自不待言。
然而,當其聽著地窖惡徒講述著家中成員的各種醜聞,
霎時間或許感到震撼與憤怒,但在逐一求證為真後,
心下期欲捍衛家族的心態昭然若揭,
在掌握對方的犯罪證據後,那顯露出來的要脅嘴臉,
與當年惡徒威脅父親的樣態如出一轍,
至善與極惡之間,在此刻相互交疊重合,
所不同的,是個自行於外的形象,
但幾近吻合的,是那顆為自己利益不擇手段的私心。
看過這部電影後,您或許就能理解,
屢屢當法官對窮凶極惡的殺人犯做出輕判的判決時,
民眾輿論的憤慨激昂,紛紛說出:
如果被害者是法官的家人,
是否還能夠那麼冷靜的解釋罪犯『尚可教化』呢?
儘管知道法官往往是依法審判,但倘若存在自由裁量的空間,
在輕判與死刑之間,涉入了自我私心的因素,
真的還能夠講出『可教化』的辯解說詞嗎?
算了吧!人終究是自私偏心的,
表象的公正不阿,只是期欲塑造個人正義形象的利己作為,
一旦涉及到自我的利益捍衛,就脫去那份偽善的面具,
管你能不能教化,先來個死刑判決才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