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人秘密.JPG

當一名您或認為不是那麼適格的人選搏到了上位的機會,

您底心下的觀感與認知會是甚麼呢?

尤其是當該機會是自我也積極在爭取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的反應,

是該人必然天賦異稟、比自己更加優秀,高層決定乃適才適所?

還是直覺認為其中必有鬼,若不是在茶葉罐裡面藏了鈔票,

就是與上級有何更暗黑的交易內幕,坐實著行業中潛規則的訛傳。

 

潛規則,不就是這樣產生的麼?

當我們對於制度上的不信任,迫使個人在遭遇類似利益衝突的安排情境中,

總是預先認為當中必然非辦法上所列的那麼簡單,

一定還有某種special的途徑,可以比她人更快的達到成功的彼岸。

基此,不走正規的康莊大道,而是尋求另闢蹊徑的體制外模式競爭,

才有了各種出於人性中互不信任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潛規則」。

 

在個人所在的政治場域中,尤其如此。

經常聽著陳情人訴說案由,有相當大一部份,

都是爭取政府標案未果、卻認為評審過程有所不公,

總認為政府單位因人設事,標案乃為與自己競爭的公司量身訂做,

為自我未能獲得青睞的理由,競皆歸諸於是出於特權的因素。

從民主政治的觀點而論,當社會普遍存在著類似的氛圍,

就表示社會制度根本虛有其表,背後真正主導政治的,

始終都還會是傳統的人際關係脈絡,

也就是政治詞彙所提到的「裙帶資本主義」。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劇情簡單明瞭,敘述一名靠著大膽裸露而一朝成名的素人妮娜,

記憶中總有著一段暗黑的印象,不時的在腦海中侵擾。

印象中,她顯然並非靠著自我的演藝實力獲得女主角的位置,

而是在集體甄選的過程中,

憑藉著拋下自我矜持、扮演動物、甚至是與監製真槍實彈的上演激情戲碼而來。

妮娜或不願想起這段不堪的往事,然每回想起,她或總是自我催眠的,

想著那是演藝圈的潛規則,想拿到搏上位的重要角色,這是必經過程,

試圖以「大家都這樣做」的「歷史共業」基調,來減輕自己在道德上的罪惡感。

 

無奈,真相是甚麼…

真相是甄選過程是個別面試,根本不是妮娜印象中的集體競爭,

她只不過是看著迎面而來的競爭者,從監製的房間走出,

就預想著其人必然為了爭取演出,與監製發生肉體關係,

因而自己監製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一進場便大肆解放,

將所有的矜持拋諸腦後,甚或悖離個人的性向認同,

恣意的任由監製在其身體上縱慾。

 

究竟該說這就是演藝圈無法改變的潛規則呢?

抑或是人們對於這個圈子的誤解,

才註定了該行業必須付諸原始本能來相互競逐的結果呢?

試想,倘若藝人們對於演藝圈存有更為陽光的認知,

沒人認為出賣自我靈肉來換取角色演出是常態的話,

則類似的「#MeToo」事件是否就不會這般頻繁呢?

 

我經常在想,根本的癥結點,

或許在於那些領域的上層領導階級,

才是導致各種暗黑潛規則持續存在的緣由。

以演藝圈來說,讓那些初出茅廬的懵懂少男少女,

存有著想出名必須得付出相應代價,顯然是符合其個人利益,

畢竟其得以透過角色配置的主宰權,無須任何暴力脅迫,

亦可盡情的在青春肉體上逞其獸慾,何樂而不為呢?

 

又或回到政治領域上,情況亦乎如此。

當某某政治人物在文字或行為上與中國沾上邊,

縱然其所論及的內容有有利於台灣,

也總免不了被冠上「賣台」的標籤。

抑或哪些政治人物和財團吃了飯、簽了協議,

即便是商談做公益的事,從外界解讀,難脫抱財團大腿的疑慮。

回到那些揭發者的初心,

他們真的在乎誰賣了台灣、又誰讓財團魚肉鄉民麼?

我不是他們,無法忖度各該人等的內心,自然沒有評論。

然卻也不免令人思考著,或許讓社會普遍抱持著類似的暗黑推論,

才是真正符合其所需利益的情境,他們需要這樣的潛規則,

去強化自我政治主張的基調,假若類似賽局中的「囚徒困境」不再,

當潛規則的黑盒子被打開,發現裡頭原來是公開透明的,

則其訴諸於競爭上的恐懼總和,瞬時將化為烏有,

宛若政治提款機再也領不出錢的窘境,這才是他們最擔心害怕的事吧!

 

經常覺得很悲哀,台灣的民主政治居然如此脆弱,

每回選舉季節一到,總是不能在國家大政論辯中一較高下,

無法讓人民從政策牛肉中去選擇真正適任的領導階層。

相反的,那種最廉價、最容易操弄的國家認同保衛戰,

在兩岸關係所營造的恐懼氛圍下,成為了政客們建構潛規則的最佳環境。

選前,國家保衛戰喊得震天價響,選後,兩岸關係卻一往如昔;

類似的民主困局何時能掙脫,

或也唯有當台灣走向真正的國家建制,才有機會擺脫吧!

但誠如本文所說的,當這種曖昧不明的國家定位,

成為上位領導者汲取利益的泉源時,

想顛覆如此的潛規則,又談何容易呢?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