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慾望,發自於內心,自外於人們約定俗成的道德體系。
無奈的是,在社會中群居的結果,便必須服膺著道德規則的約束,
一旦期欲依循著個人內心的渴望,希冀掙脫傳統價值的枷鎖,
則遭受到來自內外交迫的譴責聲浪,或將帶給自己痛不欲生的警悟。
相信你我周遭都必然存在著類似的道德魔人:
看到你拎著便當回來,就語帶質疑的說著:"家裡面沒煮飯嗎?"
瞧見你到警衛室領包裹,可能會揶揄提到:"又買了甚麼東西啊?"
難得邀異性朋友回家,也許會被譴責性的問:"你伴侶知道嗎?"
"今天怎麼提早下班?"..."不用去接小孩嗎?"...
總之類似情事多不勝舉,一言以蔽之,就是"住海邊,管很大。"
遇上了這樣的魔人,感受或許真的等同於死亡的威脅,
因為他們總是時時刻刻的盯著您的道德人格,
等待著其逾矩的機會,予以迎頭痛擊,藉以強化自己道德的正當性。
本片即是透過美式傳統的冰淇淋車,
暗喻著道德價值在居住四周環伺,
監視著小鎮內的每位居民,準備祭著傳統大旗作私刑審判。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敘述小鎮中的新住戶瑪麗,
先生與孩子因著工作與課業之故,稍後才能搬過來一起同住。
在這個空窗期間,瑪麗結識了鄰居甫升上大學的大男孩麥斯,
麥斯可說是對她一見鍾情,不時的透過肢體語言撩動瑪麗的情慾。
但瑪麗礙於人妻與母親的身分,總是嚴守著道德規範的那條界線,
對於麥斯頻頻示好,一次次皆婉轉的推辭。
在此同時,小鎮上出現幾宗謀殺案,
死者都是在做出偷情行為後,
遭到鎮內販賣冰淇淋的老闆殺害。
老闆宛若道德魔人一般,四處的觀望著居民的行徑,
伺機尋找下一個獵物。
麥斯的挑逗從未停歇,終於,
當麥斯稱讚起瑪麗的身材姣好,簡直就像是女大生一般的迷人時,
頓時讓瑪麗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禁不住再談一次戀愛的誘惑,
終在老公即將搬來的最後單身空窗期,答應了麥斯的邀約,
彼此也發生了一段超友誼關係。
這讓冰淇淋老闆找到了獵物,期欲將兩人殺害,
但瑪麗最終發起狠來,一舉將老闆殲滅。
隔日,老公與孩子歸來,瑪麗重新投入家人懷抱,
仿若任何事都沒有發生一般。
電影藉由經典冰淇淋車作為潛藏在社區內道德幽靈的隱喻,
個人覺得諷刺感十足,搭配上驚悚血腥的風格,
完整呈現出道德審判駭人的一面。
其次,劇中Deanna Russo將美魔女的角色發揮到淋漓盡致,
以中年熟女禁不起陽剛男孩的誘惑,
再次讓自己陷入到情竇初開的少女情懷中,
藉以對比道德判準的不近人情,個人亦認為相當精采。
畢竟,一名年逾四十、面臨著身材逐漸走樣,青春已然逝去的黃臉婆,
偶然獲得青春男子的讚譽有加,打量的眼光何其炙熱,
相信任誰都會卸下自以為堅不可摧的家庭守貞心防,
一頭栽進悖離道德的甜蜜陷阱之中。
然而,如此的出軌情事,就該被施以道德審判麼?
坦白說,我並不這麼認為...
人,總是渴望被關注,這是人性之必然;
當曾經備受眾星拱月禮遇、卻在結婚生子後,
亮麗的外表逐漸黯淡,不再被注目的情況下,
偶遇稱讚自己青春依舊的男子,又有誰不心動呢?
那或許不是對其存有好感,而是緬懷個人逝去歲月的具體表現,
完完全全是合乎著人性的軌跡。
既然諸此"臨老入草叢"的行徑符合人性原則,
又道德規範始終源自於人性看來,
試問又何忍苛責該等行為犯了道德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