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國習近平主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針對"九二共識"的一番談話後,
搭配上獨派四位大老投書勸退蔡總統參選2020的動作,
讓九合一大選後已然跛腳化的蔡總統,重新回到2020的主戰場,
除了網路聲量迅速滿血外,也幾乎確立了綠營內部鞏固ˋ領導中心的態勢。
在這一波政治變局中,尤令人關注的,
是選前幾乎已經被邊緣化的兩岸議題,再度躍上版面,成為新聞的焦點,
尤其是半條腿踏進歷史洪流的"九二共識",近期屢屢再次被賦予新的定義與標準,
各方的表態相當清楚的,正是為了接續而來的2020而戰。
看來,不同於2018揚棄意識型態的交鋒,
預料未來的戰場上,兩岸關係將再次回歸到競爭的核心議題,
主宰著行政與立法權限花落誰家的關鍵命題。
那麼,究竟九二共識的內涵到底為何?
從最初我方所標榜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到後期僅剩下"一個中國"而遭我方不再承認有共識,
沉寂多年之後,隨著韓流而起,企圖再次站穩"各自表述"的立場。
然而,在習近平的談話後,
外界咸認為韓國瑜市長的兩岸定位,似乎再次遭受到挫敗,
對於未來高雄市期欲藉由中國旅客帶動拚經濟的策略,
將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
但是...真是如此嗎?
我們不妨援引習近平的談話,關於"九二共識"的部分,他是這麼說的:
"70年來,我們秉持求同存異精神,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
“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
......
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
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
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
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全文談話中,除了一再強調著國家統一、反對台獨、以及重提一國兩制外,
對於九二共識的定義,主要在於"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鑑此,我們幾乎可以大膽的假設:
當年在兩岸會談中,若說真正有共識,內容其實是"兩岸同屬一中",
顯然與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有著程度上的出入。
對此,中國所認知的,
是台灣必須承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治實體之下,
他們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源自於歷史道統而來的"文化中國"。
而台灣秉持著小國外交的特性,亟欲在國際空間上有所突破,
才以較為"靈活"的解釋方式,將"兩岸同屬一中"的共識,
逕自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主張"大陸認知的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方則解讀為中華民國"。
就"一中"的定義上,存在著兩岸宛若鴻溝般的歧見。
致使九二共識的定義,從此成為歷史懸案,不再存有標準答案。
歷經藍綠兩黨的執政更迭,對於兩岸關係,存在著不少經典論述,
但究其內容分析,真有脫離"兩岸同屬一中"至"一中各表"之間的政治光譜嗎?
李前總統的"兩國論"、陳前總統的"一邊一國",
其實或也不過就是"一中各表"的白話版本,
差別只是企圖在兩個政治實體的框架下,
用"台灣是個國家"的元素,來取代"中華民國"。
柯文哲市長的"兩岸一家親",
則近似於兩岸共同認知同屬一個"文化中國"的概念,
在系出同源的大前提下,擱置給予國家實質定位的做法,
性質上仍然不脫"兩岸同屬一中"的範疇。
即便是綠營人士頻頻強調著"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國民國",
也只是反覆論述著"一中的我方解讀",而忽略中國方面的認知,
乍看以為是更向前跨進一步,但多少也只是流於說詞上的修飾出入而已。
縱然是近日廣獲人民支持的蔡總統談話,
呼籲"各政黨切莫再講九二共識,不要出賣台灣人民的意志與信任。"
其本質上與韓國瑜市長所提出的"兩個不要懷疑"內容中,
"不要懷疑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跟自由的決心",又有著甚麼樣的差異呢?
充其量不過就是換句話說而已吧!
兩岸關係,就像是個死結,很清楚的,
台灣的未來,需要交由2,300萬人民做出決定,
我們想要的,是一個擁有民主、自由、以及富庶的國家,
單憑這一點,就是"一國兩制"所無法達致的目標。
但另方面,拒絕中國所提出的"一國兩制",
我們真有籌碼朝向"台灣獨立"的願景挺進嗎?
過去,民進黨首度執政時,陳前總統明確的表示:
"獨立一事,過去李前總統做不到,我也做不到。"
如今,民進黨二度取得執政,同時擁有國會多數的優勢,
仍舊不見更具體的獨立作為,僅僅侷限在主權國家的框架中,
形同自我安慰式的阿Q論述,同樣未能完成台灣獨立的建國大業,
顯見所謂台灣獨立,在當前的國際現勢下,或也不過就是南柯一夢罷了。
所以說,"台灣不甘被統,但獨卻又獨不了",
引致於訴求擱置爭議的"經濟發展100分,意識型態0分",
才會在日前的九合一大選中,敲動人民的心坎。
未來,在中國於兩岸關係轉趨強硬的態勢下,
國家定位的論述,勢必得重新回歸到政治的主戰場上,
藉以看清局勢、凝聚共識、共同抗衡對岸一國兩制的籲求。
然而,就目前浮上檯面的各方說法,
仍舊未能脫離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老梗光譜看來,
期欲讓兩岸關係議題再度獲得人民青睞,
將之置放在經濟至上的位階,恐怕也只是緣木求魚而已。
*本文同步刊登於新頭殼-讀者投書: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