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愛,或許是避免遭到外界投以道德批判的眼光,
人們經常會以內在美,來做為喜歡其人的特徵依據,
而不去多談外在種種表象的優勢條件。
這是否為一種立基在寒蟬效應下的社會集體偽善現象,
我個人認為毫無疑問,
就如同屢屢看見當代名媛擇偶的新聞,
口中淨說些心地善良、事親至孝等訴求於內在個性的特質,
而刻意忽略其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外部物質條件,
是不是偽善,相信民眾心中自有公評。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從"宿主"的寄生概念出發,
敘述主角天生秉負著吸取他人能量的特異功能,
當其碰觸到他人、施展其能力之際,會讓他人枯竭死亡,
而自己則取得其人容貌,宛如寄生在其身上一般。
但可惜的是,這樣的轉化過程,僅能夠維持相對短暫的時間,
時限一到,身體將會開始腐爛,
致使主角必須重新尋找下一個獵物,繼續他的寄生歷程。
直到他遇見了此生心儀的女主角,彼此有過最浪漫的一夜情後,
卻因著身體開始出現潰爛,而只能選擇不告而別。
女主角對於愛人沒由來的消失,顯得鬱鬱寡歡,
經常流連在酒吧,希冀以酒精來麻痺自己。
而男主角為了與她再續前緣,
陸續轉換了幾個身分,卻都未能一親芳澤,
終於在吸取女主角新約會對象的能量後,
順勢的重新抱得美人歸。
但好景不常,男主角身體又開始敗壞,
此時又傳出一干人等的屍首被尋獲,
這讓女主角開始懷疑起他的來歷。
情急之下,他只好一五一十的從實招來,
並告知對方,自己就是當初不告而別的那個戀人。
當然,女主角絲毫無法接受這樣的說詞,
在歷經一番拉扯扭打後,男主角只能無奈的發功,
吸取了她的能量,成為她的形體,
從而最愛也自此刻起不復存在了。
顯然,本片儘管以宿主寄生的題材出發,
然在加入了愛情元素之後,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面向。
一如本文先前所提到的疑問:
"愛情,真的立基在心有靈犀的內在層面嗎?"
以電影為例,儘管外在的軀體不斷的轉換,
但男主角的內心卻始終如一,
對於女主角的愛情,也從未更易過。
倘若真有"心靈相通"這回事,
按理,不論他的外在為何種型態,
女主角都應該能夠深刻的感覺到那份愛的熟悉感才是。
結果卻非如此,非但完全沒有類似的感受,
反而陷落在極度恐慌的情緒當中,遭到了終結的命運。
易言之,真正能夠促使愛情繼續蔓延滋長的要素,
究竟是內在或外在、孰輕孰重,或許答案已經相當清楚了吧!
那些假面名媛們,就別再騙了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