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過往用來描述金錢萬能的俗話,
時至今日,金錢的魔力從未稍減,
讚嘆其害人威力的形容詞彙,則是更加的直白:
"任何人事物都有個價,
交易未能成功,僅僅代表著價錢出得不夠高,
只要願意繼續追高,遲早可以競標到手。"
然而,真的沒有例外嗎?
難道即便道德光環再強大的人,
尚且都不敵金錢所引發的致命誘惑嗎?
答案,我認為是肯定的,
這或也正是電影所期欲表述的核心宗旨。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描述老(湯瑪士)中(詹姆士)青(唐納德)三名燈塔守護者,
接獲前往交接維修燈塔工作事宜。
三人在島上,展現著互助合作、薪火相傳的精神,
彼此合作無間的更迭輪替著守護燈塔,以為航海人指點迷津。
某日,唐納德在岸邊發現一名受傷的陌生人,
在對方帶有強烈敵意下,錯手殺了對方,並且發現其身旁的木箱子。
三人將箱子打開一看,赫然發現裡頭擺滿了黃金,
從而改變了三人的命運。
三人彼此之間,依舊展現著高度信任的美德,
起初說好三等分,一年內不要使用黃金,以免太過招搖,
等待風聲過去後,再拿出來享用。
但開心的時間總是短暫,沒多久,
前來尋找該名陌生人的船隻上岸,為了保有黃金,
於是展開一場大廝殺,將前來尋訪的人悉數殺害。
此後,詹姆士的罪惡感驟升,
他當然垂涎黃金,但同時也痛恨為何要讓自己獲得意外之財。
於是在罪惡感的驅使下,先手刃了唐納德,
其後又在航行途中,示意湯瑪士協助自己溺斃,
從而帶著深沉的愧疚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燈塔守護者,忍受著長期漫長的孤獨與等待,
為的只是捍衛每一位航海員平安回家的權利,
顯見其品格操守上,乃是相對聖潔的。
電影以燈塔守護者作為主角,
譬喻著在道德光環的結界之下,
依舊難逃人性當中的貪婪心態作祟,
在一時的金錢誘惑之下,走錯了第一步,
引致於日後必須用更多更大的錯誤,來彌補當初的過失。
得到了海上漂來的橫財,卻失去了畢生用以奉行的道德價值,
得與失之間,是否真的值得,引發省思。
又三位主角自始至終,在黃金的強烈誘惑之下,
尚且都能秉持著期初的承諾,未有藏私的相互扶持,
彼此對抗著內心的道德審判與良心譴責,
更顯現出難得的人性光暉,
讓人多少窺見金錢邏輯下仍舊猶有可能的破口存在,
等待著道德感爆發、潰堤而出的擊潰貪婪的劣根性。
電影拍出了守塔人特有的孤獨與寂寥,
致使整部片子呈現著陰鬱的氛圍,
幾度帶給自己看不下去的感覺。
這種拍出了意境,
卻無法致使影迷享有合宜觀影體驗的做法,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畢竟就像料理一般,單單煮得道地沒有用,
還得讓饕客們容易下嚥才行吧!
吃不下的珍饈,縱然再美味,恐怕也無福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