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的請束.JPG

類似於偶像劇"第8號當舖"的願望交換說,跟惡魔打交道的題材,

在恐怖電影的取材上,可說是再尋常不過了。

尤讓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

是港星古天樂在"陰陽路5:一見發財"當中,

為求賭運亨通,於是向惡魔許願,以"一人一半"作為獻祭,

同意往後人生中的所有事物,都會與惡魔共享。

果不其然,之後他的賭運一路順遂,甚至搖身一變成為賭壇大亨,

但接續的噩耗接踵而來,不但老婆被強暴,小孩也性命垂危,

甚至自己也陷入健康不佳的陰霾中。

這才讓他想起往日與惡魔的那紙協議,

最後只好選擇自我了斷,讓交易可以就此終止。

 

本片的故事發想,幾乎與前述的陰陽路如出一轍,

但諸如此類情節,讓我比較好奇的是:

按理,個人所能夠主宰的全部範疇,或也不過就只及於個人的身心,

既然如此,為何屢屢在同惡魔交易的時刻,

總是會將身邊的人,也一併作為籌碼下注呢?

想來不是有那麼點荒謬嗎?

儘管是題外話,但隱隱約約所透露著的,

其實是一種奠基於父權心態的思維。

 

類似的情境,無疑是典型賭徒行徑的延伸:

當賭徒敗到身無分文之際,

總是未能及時收手,會繼續的賭下去力求翻身。

這時候,老婆女兒往往就成為接續下去的賭注,

據此被迫簽下賣身契約的情節,在戲劇的演繹中比比皆是。

您或可將賭場的圍事,與惡魔之間相互做個類比,

認為不按牌理出牌,本就是邪惡專屬的行徑,

但能夠逾越他人意志、強制性將之作為交易籌碼的思維,

怎麼想都還是讓人匪夷所思。

顯然,時代在改變,但就這方面的創作而言,

似乎還是停留在陳舊的觀念當中。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儘管電影的故事了無新意,但對於其所營造出來的恐怖氣氛,

以及當中透過血腥元素給予觀眾體驗毛骨悚然滋味的刺激,

作為一部恐怖電影,還是相當出色的劇作。

電影敘述一名商人,為了一夕致富,找來了女巫施作黑魔法,

將妻子作為獻祭,讓他頓時成為叱吒商場的成功人士,

並再娶了當紅的影視明星,家庭可說是幸福美滿。

隨著事業再次走下坡,他希望女巫再次幫他,

但此次女巫要的祭品,是他心愛的前妻女兒;

商人不肯答應,情急之下殺死了女巫,並將她封存在地下室內。

多年之後,因著商人破產病重,家人們打算將房屋處理掉,

一行人於是回到家中清點財產,

不小心將地下室的女巫靈魂給釋放出來,

引發一連串腥風血雨的災難。

 

就個人的解析而言,電影中不乏存在某種隱喻:

當家人遭到厲鬼附身,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對勁,

但自家人卻依舊願意相信對方,相信他還是原先的自己,

甚至因此遭遇不測,也在所不惜。

這告訴我們甚麼呢?

被附身,宛若鬼迷心竅一般,雙眼與心智早已被惡魔所矇蔽,

對陌生人而言,自是逃離得越遠越好,免得遭受池魚之殃。

但站在家人的立場,不論被魔鬼蠱惑至何等地步,

終究都還是願意相信對方有回頭的一天,

您可以說這是一種執著,一種愚昧,

卻也是始終無法割捨的真情至性。

 

當然囉!自己還是不厭其煩的想說:

究竟天使與魔鬼如何區分呢?

舉凡循著"交易"取得彼此連結關係的,都是魔鬼無誤,

換言之,諸如許願、發願、禱告等儀式,

只要涉及到前金後謝的祭品,本質上皆為出賣自我的交易。

那麼,天使在哪裡呢?

天使無法為你達成任何心願,充其量僅能安定你的靈魂,

讓你可以在更順遂的身心靈環境中,仰仗著自我的努力,

朝著既定的心願邁進,如此而已。

由此可知,現實的宗教世界中,究竟是魔鬼還是天使,

就我看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