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通靈,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領域,卻在本質上,有著幾近吻合的相似:

電影,基本上都是假的:故事為假,人物為假,就連箇中的愛恨交織,也都是演出來的假象;

獨獨有一點是真實的,就是受眾觀影後的感動。

通靈,從無神論與科學的角度析之,同樣是一種類似於心理催眠的手法,

當中各種靈魂乍現或驟然聲響等擬真的效果,若非靈媒特意安排,便是受試者催眠後的徵狀,

顯示從頭至尾的整個通靈過程,說難聽一點,不過只是裝神弄鬼而已。

儘管一切都可能為假,但與電影相仿的,是受試者所誘發的感受,始終還是真實的體驗,

不論其所希冀通靈的對象為誰,其人想必都是對自我心靈,能夠起到療癒的效果,

則透過行於外的虛假,來誘發心中隱於內的真實,

讓所謂的"通靈",著實存在著"以假換真"的契機。

本片的問題意識在於:

倘若透過電影的特效科技,就能夠完美呈現虛假的鬼魂於觀眾眼中,

是否還需要真實紀錄下通靈過程,拍下具象的蹤跡的必要呢?

真實與虛假的論辯,在電影中有著精湛的演繹。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描述一對美國姊妹本著通靈表演的本事,選擇遠渡重洋至巴黎發展,兩姊姊各有所長:

姊姊蘿拉(娜塔莉波曼 飾)本身無通靈的能力,但卻是出色的表演者,能夠吸引觀眾盡興的投入到通靈情境中;

妹妹凱特(莉莉蘿絲戴普 飾)則是天生賦有通靈本事,但卻內向含蓄,卻於展現自我。

兩人在互補的性格之下,宛若天生絕配的搭檔,憑著通靈劇場登上華麗的巴黎舞台,

並吸引到法國電影製片家的注意,邀請兩人加入電影的演出。

電影需要有著表現自我的特質,因而蘿拉很快的就掌握箇中訣竅,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

倒是妹妹則默默的成為幕後的製作人員,未能展現其通靈天賦。

但隨後,電影製片家在接觸過妹妹的通靈過程後,

感受到那種令人感動莫名的體驗,那是他在任何電影當中,都未曾嚐過的真實經歷。

秉持著這份感動,讓他開始轉變電影的製作風格,他不再訴求用具體的聲光效果,來製造鬼魂般的假象,

反而找來了超自然的心理師團隊,找來妹妹實際執行通靈,渴望從中拍到鬼魂來去的蛛絲馬跡。

最終,所謂的"通靈電影"是完成了,拍到了製片家自認為有具體顯像的鬼魂,

但看在同場試片的股東與投資人眼中,卻覺得根本甚麼都沒看見,效果完全比不上電影特效,

認為製片家根本已經走火入魔,於是拔除了其董事長的職務,讓他身敗名裂,並且面臨著虧空公款的牢獄之災。

以上,大概是電影的內容摘要,儘管官方的電影介紹中,

提及姊妹之間的慾望、迷惘、猜疑、忌妒,乃至於國家民族情結等元素,

但實際觀影之後,卻覺得諸等元素的著墨太少,難成為一個完整系絡的呈現,

主要還是鎖定在探討通靈虛實的論辯上,乃本片較令人激賞的面向所在。

 

毫無疑問的,電影的目的,在於感動人心,

但如何去達致感動人心的目標,顯然就需要施予一些手段:

以通靈的素材為例,您認為拍下整個通靈過程,期間恐怕毫無高潮迭起的顯靈情節出現較讓人有感呢?

抑或是以剪輯的手法,甫以光影特效的輔助,戲劇性的去呈現一樁靈魂乍現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呢?

答案,相信很明顯,儘管一真一假,但人們很容易的便會被假象所吸引,

"以強烈的視覺假象,來喚醒底心下的記憶真實",這是一種相當弔詭的現象。

或許正因為如此,讓人們無懼於去接受以假象來觸發感動,

畢竟他們自知著:心中所誘發的情緒,即便無從具體捕捉,也是最真實的存在。

若說電影帶給人們甚麼樣的正向功能,心靈療癒,相必是當中最重要的要項之一吧!

 

相仿的,通靈本身亦乎如此,當下許多人口中所說的"神棍","seafood",

那是立基在我們不相信的前提下,因而只見到其種種貪婪斂財的面向。

但在信奉者的眼中,外界所看似何其愚蠢的膜拜與盲從,

其實有否可能是讓他們達到心靈療癒的渠道呢?

換言之,就通靈與信仰的角度而言,

同時存在著真實(心存善念)與虛妄(斂財詐騙)的可能,具有著絕對的真假判準;

但若從信仰者的觀點來看,

凡是起到感動自我內心,足以療癒心靈創傷的功效者,

無論真或假,對他個人而言,都是何其真實的存在。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如石硯 的頭像
    心如石硯

    [心如石硯]yen&chi的攜手足跡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