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以"嘉年華"為題,可說是相當的貼切,除了表象的符合電影中海濱舉辦年度嘉年華會之外,
更深一層的意涵,頗有將整個社會比喻為一場盛裝打扮的嘉年華宴會之感。
在嘉年華會的場域中,每個人都帶著形形色色的面具,進行各種姿態的偽裝,
走在其中,您永遠不知道迎面而來的人是誰,永遠不會懂得每個人底心下存有著甚麼樣的心計,
眼花撩亂之餘,極其容易的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甚至徹底的喪失自我,
從懼怕到迎合,拾起面具,從眾式的加入這場盛宴當中。
這是個人對於本片的認知,透過一樁地方政要性侵女童的案件,
以小女孩的視角,娓娓勾勒出時代權力結構下,女孩蛻變至女人的心境轉折。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本片由以"血觀音"一片甫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文淇,
以及被公認為是最大遺珠的周美君領銜主演。
故事發生在海濱的一場嘉年華會期間,一名地方政要劉會長,帶著兩名未成年女孩前往旅館投宿,
雖以分開住的名義租了兩間房,但卻讓擔任櫃檯的未成年少女小米,
從監視器中見到劉會長進入女孩房間的畫面,她隨即將畫面給備份下來。
其後東窗事發,當其中一名女孩小文的家長,發現女兒的處女膜已不在,
追查之下才知悉此事,決定要控告劉會長到底。
然而,劉會長在地方政商人脈極廣,甚至警方與醫院皆有關係的情況下,
家長們的訴訟之路走得是相當艱辛,甚至過程中,
另名家長索性決定接受劉會長的條件,以撤告來換取孩子未來十幾年的學費。
而全案的箇中關鍵,就落在了櫃檯小米的畫面備份上,
小米在懵懵懂懂之際,選擇將關鍵證據作為與各方談判的籌碼,也使得整起案件結果更加難料。
最終在看盡了人們的各種偽裝醜態後,小米頓時醒悟,除了協助破案之外,
也希冀走出自己的路,從此不再受到各種社會權力的要脅,頗有女性解放的意味。
從整體所欲陳述的核心價值析之,
本片與曾經震驚韓國的電影"熔爐" (Silenced),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兩部都是著重於弱勢者在面對強勢者性侵案件中,所遭遇到的那份無奈與悲劇命定。
擺明存在著截然對錯的是非判準,卻可以在權力結構的操弄中,
抹去真相,顛倒是非,據以矇騙所有不知所以的社會大眾。
然而,本片更加細緻化的,從女性的觀點切入,
剖析女性在整個難以撼動的社會體制下,顯現出那種作為與否皆無用,
只能隨著命運潮流的脈動,最終選擇明哲保身的消極態度。
以劇中的兩名主角:小文與小米為例:
@性侵受害者的小文,選擇了以沉默來面對著各方權力的對弈,
仿若自己是事件旁觀者一般,看著關係人對於案情的表態樣貌;
以反客為主的手法,戲謔著每個人心中不同的盤算與心計,
卻從來沒人在乎過,其實沉默著的小文,才是真正的受害者阿!
@目擊案件發生的小米,選擇著積極主動地去順應社會中的潛規則,
在涉世未深之下,相信著"信息有價"的道理,將關鍵證物做為了拍賣兜售的商品,
為的卻是最簡單的存在理由,要的只是一紙再尋常不過的身分證。
當聽著偽造身分證的流氓坐地起價時,頓時感到心寒,
雖一度心灰意冷的打算服膺著流氓的要脅,準備下海接客。
但最終其深刻的體悟到:
"權力者永遠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只要尚且希冀從自己身上汲取利益,
就不可能讓自己所欲求的願望,有付諸實踐的一天。
因為規則永遠是他們所制定的..."
換言之,在既有的權力結構中,居於弱勢的女性,尤其是未成年的女孩,
不論採取著積極或消極面對這個邪惡的世界,結果依然都只能是無根的浮萍,
只能任由權力競逐下的潮汐,隨波逐流般的命定。
一如電影的結局,即使小米看透了社會結構的現實面,
選擇騎乘機車縱情逃離,但走道看似坦途的道路上,四面八方迎面而來的車輛,
宛若人生中來自社會層面的各種未知挑戰,始終都是無法掙脫的枷鎖。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