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首支預告 超殺曝光-8月20日暑假壓軸鉅獻--YouTube
由盧貝松執導監製,史嘉蕾喬韓森與摩根費里曼主演的露西(Lucy),
因著全片有近半數的場景在台灣拍攝,引致於本片在上映之前,即聲名大噪.
然而,正式上映之後,雖然票房頗為亮眼,但卻引來了兩極化的評論:
覺得難看的,認為其維持了歐洲電影一貫的無厘頭和虎頭蛇尾,毫無邏輯可言;
而將之視為經典的,則泰半認為這是一部探討人生哲理的佳作,非有人生體悟者,無法有所共鳴.
當然,每每面對著各種正反面的評論,我個人倒是都抱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
只要任何評語不涉及人身攻擊(如罵人腦補才會看不懂等...),其實都是很值得參考的意見.
在看過那麼多被譽為是"藝術類",抑或是"哲學類"電影與評論後,
我漸漸的發覺,其實一部電影的整全,不僅僅止於電影本身,往往還必須加入廣泛的評論意見才完整;
有些專業到彷彿不食人間煙火,鉅細靡遺的評論,讓人都不禁懷疑著:
導演在拍電影的當下,真的有那麼濃郁的人生哲理和感觸嗎?
還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全都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的說文解字呢?
當然,我的見解多半偏向於後者...
我想,倘若導演們懂得這般評論的潛歸則,想必皆會存在著絕對的誘因,
刻意的將電影拍得越混沌,越模擬兩可,因為這將引來更廣泛的討論,帶來更高的票房收益.
(這是現代人的一窩蜂心態,當一件是越多人討論著,不論好壞,都一樣會引來更高程度的矚目)
就好像過去曾有人開玩笑的說到:
@一名藝術大師,在靈感乾渴之際,將畫紙塗上一片黑,而後將畫命名為"黑人夜狩",
告訴大家這裡頭所畫的,是在一個全然漆黑無光的夜晚,一名黑人在黑夜獵殺黑熊的景象,
話畢,圍觀的雅痞們起立鼓掌,向大師敬上最高的致意,認為其風格乃史上僅見,讓人激賞...
@又如有位老師在作文比賽出個作文題目"禪",所有同學都開始埋頭勤寫,
有的從佛學歷史出發,有的則以六祖慧能的故事為鍥子,申論著禪學的種種,
唯獨小明腦中無半點墨,又想著早點交卷好走人,於是交了一張白卷,最後卻得到最高分,
因為老師認為"無"正是"禪"的境界,千言萬語都不如不寫...
承上的兩個故事,告訴著我們:從觀眾的角度來分析作品,極容易順從著自己的專業智識,
去反推作品本身所欲透露出來的意涵,進而去揣摩作者創作的初衷,將之奉為大師.
但倘若從上面的故事來看,作者當初創作之際,是否如觀眾的預期那般超乎平凡,
還是根本濫竽充數式的隨便拍一拍,交差了事的心態,那就真的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了.
電影的主線劇情很簡單,主角露西在遭人利用,不知情的情況下,莫名的成為黑幫運毒的工具,
黑幫將其身體作為工具,把新型態的毒品CPH4鑲入其腹中,企圖藉此逼迫其挾帶毒品出境.
沒想到一個差錯,露西的身體意外的和CPH4粉末融合,
體內的細胞引此不斷重組,而自我的潛能也迅速的提升著.
在露西正徬徨無助於該如何面對如此變化之際,他接觸到了科學家諾曼教授的研究報告,
了解到了生命的存在意在知識的傳承,於是決定將自己的知識全然數位化,期待可以為人類做出貢獻,
而露西也在腦內資料上傳的過程中,驟然消失,而成為無所不在的幽靈.
故事,就在這裡便終結了...這也是正反爭論的焦點所在...
究竟是不是虎頭蛇尾,個人見解不同,但我覺得假若電影的宗旨,
只是要傳遞人生的目的在於一種傳承的觀點,那麼未免過於空泛,
因為縱觀整部電影各個橋段,並沒有針對類似的概念作正反論辯的省思,
讓人看不出該宗旨與電影之間,存在著甚麼樣的因果關係.
當然您可以說我太淺,
但一個簡單立懂的觀點,還需要花費近百分鐘的觀影來達致嗎?這也不算高明吧!
儘管這部戲在台灣取景拍攝,但倘若據此就以為甚麼"台灣出頭天"了,那真的是太異想天開,
因為片中的台北,儼然就是個犯罪之都,綁架,凌虐,藏毒樣樣來,完全和觀光欲望沾不上邊,
真有人會樂觀的認為,此片熱映之後,相關景點會成為朝聖之地嗎?我挺懷疑的...
個人以為,這種事可大可小,記得之前香港曾經拍過一部驚悚電影"救命",
劇中主角(李心潔)在大陸住宿時遭到偷腎的命運,雖說此情節乃是根據大陸坊間的謠傳而改編,
但小道消息加上電影的渲染,讓"在中國住宿要提防被偷腎"的印象根植人心,
某種程度會引發莫名的恐懼,反倒對於觀光業是一種傷害.
相仿的,"露西"一片將台灣描繪成暴力販毒的印象,
是否同樣會讓國際對台灣貼上負面標籤,實在不得不讓人憂心.
說真的,很納悶政府相關單位的補助標準,難道都不需要審查內容的嗎?
"露西"一片拿了台北市政府3750萬元,居然將台灣拍成了醜陋的犯罪之都,實在是浪費公帑.
雖說得尊重藝術創作者的自由構思,但一旦涉入了公費補助,那就得存在著權利義務關係,
絕對不單單是"尊重藝術"就可以打馬虎眼過去的...
(畢竟,如果尊重藝術可以無限上綱,那麼先前"夢想家"的案子,也就不會被叮得滿頭包了)
撇開許多哲學上的大哉問不談,"露西"一片倒是應景的導入了時下最夯的"雲端概念":
當下雲端科技最終的理想,就是希冀將所有的電子資源配置最佳化,
畢竟時下每個人都有為數不少的3C產品,但說實在的,每件3C產品的效能其實都沒有用到極致,
如何將零散的閒置資源,導入需要擴充資源的面向,讓總體資源都能在最高效率下運作著,
無疑正是雲端科技所期待實現的境界.
在電影中,諾曼教授提到了類似的觀點,他將每個個人的思緒都看作是無數可量化的神經元,
一般人都僅僅用到腦力的10%,換言之,其餘未開發的90%都屬閒置狀態,
假若今天有個媒介,能夠將所有人的閒置資源加以連結,讓總體人類的腦力都能夠100%發揮,
則這個世界的進化,將超乎現下所有人的想像,
當然,在片中的露西,正是這項人類雲端工程的關鍵因子...
【全面進化】HD高畫質中文電影預告--YouTube
若從這個角度切入,無怪乎許多網友認為:
該片宗旨與強尼戴普主演的"全面進化"(Transcendence)十分雷同,
兩部電影的主角同樣的都具備著操縱人類智慧與行為的能力,
至於這樣的能力,是將人類帶往一個新進化里程,抑或是走向毀滅一途,
其實都在於賦能者個人的一念之間...
試想:假若今天露西並沒有著人類知識傳承的使命感與認知,
逕自的用宛如超人般的能力為非作歹的話,那對於世界會是怎樣的一種災難呢?
據此,隱隱約約的可以在電影中嗅出導演期欲引發:
"科技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論辯,而箇中關鍵,則在於人類對於生存的自發性謙卑...
的確,在自然界面前,表現著渺小般的謙卑,是人類現今所最亟欲存有的心態.
在電影中,諾曼教授那場串起整部戲的演講,說到了重點:
"一般人類只能發揮腦力的10%,而海豚被認為是可以發揮到20%,
因此,海豚用聲納來作定位的自然反應,至今還是人類所無法企及的技術..."
這說明了甚麼?說明了在人類與自然之間,
表面上看似人類透過種種的創新與研發,一次次的開創了嶄新的技術與文明,
但實際上,其實那些科技本來就存在於大自然界之中,只是我們還沒有去觸及而已.
換言之,人類總是自滿於現下的文明發展,認為是人類腦力的激盪,才"發明"出這麼先進的科技文化,
但事實上,那些科技並非由人類所創造,而是自然界中原初就自然存在著的現象,
只是靜靜的等待著人類來"發現"而已.
也就是說,"自然環境"是主體,而"人類"充其量只不過是渴望趨近自然極致的客體罷了.
一如在結局當中,露西所舉的那個汽車加速的例證:
"當一部汽車無限加速之後,汽車依舊存在於那條軌道上,
只是人類看不見而已,但看不見不代表其不存在..."
無疑的,為整部戲做了最佳的註解...
綜言之,一部電影的好壞,其實是很難去定奪的...總是在"娛樂精彩"與"發人深省"之間擺盪著,
以"露西"為例,帶點黑色沉鬱的拍攝風格,讓人觀起影來有點不耐與小悶,娛樂性還真是不高,
但若要說這部電影帶給自己甚麼樣的啟發,或許大家就會有著一籮筐的話匣子說不完,
所以說,這部電影是好或壞,完全就端賴您看中了哪個面向而論吧!
當然,套用電影中所欲傳達的意涵,假若心中的那些啟發,本來就存在於自己的腦海深處,
是不是需要透過觀影的過程,來讓自己重新獲得一次體悟的感動,我想是值得商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