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戰.JPG

以準紀錄片的型式,

完整敘述一家工廠從決定關廠到重新與勞工進行協商的過程,

鉅細靡遺的程度,幾乎可做為當代罷工行動的典範教材,

在如今勞權意識高漲的年代,是部你我都該欣賞的佳作。

 

循著電影劇情的步伐,可以循著以下幾個面向,

來端看勞資之間所存在的矛盾癥結:

一、利潤與承諾之間的取捨

不分國內外,在全球化的當下,企業永遠都存在著經營困難,

又"共體時艱"的藉口,

往往也就成為資方迫使勞方在福利與薪資有所妥協的手段。

然而,在勞方阿莎力的接受了降低勞動條件的要求後,

資方卻未必見得信守當初不關廠的承諾,

同樣可以因著財務評估的理由,逕自的宣布關廠的決定。

顯然,在勞工承諾與資方利潤之間,經常存在著時序性的先後:

勞工守信於先,而資方失信在後,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僵局。

如何取合理的討回該給的勞動條件,

便成為勞方罷工抗爭的正當理由,畢竟那本就該是屬於他們的。

 

二、同在一條船上的謬誤認知

老闆總會不時的提醒員工:

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船沉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但事實是甚麼?

經常眼見管理階層加薪配股,名車豪墅大方入手,

回過頭來,卻仍舊拿出"共體時艱"的口號,巴望著員工相忍為公。

如此顯見的不合理,卻在他們所謂的人力資源衡量價值的立論下,

"認為敘薪乃市場機制,無關營運績效良莠"的理由,

完全合理化公司營運困難、卻仍可坐擁高薪的行徑。

試問:談薪水講市場機制,論經營就要大家共體時艱,

共同承擔高層決策失當的過錯,這是哪門子同一條船上?

 

三、補償機制成為恩給般的慈悲

資方對於勞工的義務,往往認為僅止於薪資的給予,

因此在"No Work, No Pay"的思維下,一旦決定關廠歇業,

從而不再需要勞方的勞力付出,

對資方而言,彼此間的關係也就告終止。

面對著勞方的抗爭,資方所能夠釋出的善意,

便是提高解雇的補償金額,

甚或可以列舉出精確的謀職媒合時間數據,

增列給予勞工的失業補償金,幫助他們找到下份工作。

在提出遠高於政府勞基法最底保障的前提下,

仿若是恩給式的慈悲般,自認為已經釋出最大的善意。

但是,就勞方而言,職業生涯是可以這麼算的麼?

長年待在該企業,忍受著共體時艱的低度勞動條件,

等到成為高齡勞工後,才驟然的草率解雇,

並以數據做為支撐,給足其找到下份工作的過度生活金,

這樣難道就仁至義盡了麼?

當然不是,這就像是婚姻一樣,年輕時候大家都是俊男美女,

等到年老色衰了才決定離婚,並且告訴對方,

會給足找到下個對象前的贍養費,

殊不知年華老去,早已失去了再次遇見愛情的能力。

勞工亦乎如此,他們要的是保住工作而不是金錢補償,

帳面上的數據根本就不能反映真實,

中高齡者失業,可能從此就再也找不到工作,

如此沒有明天的日子,又豈是那些微薄的慈悲可以承擔的呢?

 

四、勞資政三方角色的競合

在勞資政之間,政府的角色尤其微妙,

資本主義社會,口口聲聲尊重市場機制,

但卻仍不時的在企業投資上,給予相應的補助。

換言之,既然收受了政府的挹注,

則企業某種程度並秉負著公共性,

徒然的將關廠歇業當作是私領域的商業行為,顯然並不恰當。

另方面,企業結束營運的背後,

是數千個家庭可能面臨經濟拮据的窘境,

如此與社會救助政策相互扞格的舉措,

政府又豈能祭著自由放任的大旗而無動於衷呢?

或許商業行為不該課以政府太過龐大的責任,

但顯然面對著如此的勞資糾紛,政府確實該做些甚麼吧!

 

五、工會之間的競合

勞工期欲戰勝資方,仰仗的就是人多勢眾,

需要的正是團結,但顯然最難以達成的,也是團結一事。

當中不免存在著鴿派與鷹派之爭,也就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資方也正是相中勞工團結背後的這點致命傷,

往往藉由提出優渥的協商條件,企求部分務實派前來讚聲,

據此分化團結行動的持續,讓勞工之間從內部開始裂解。

別看這小小的分化動作,幾乎所有的罷工示威活動,

最終都是資方如此的伎倆中功虧一簣的。

然而,當中也不忍苛責勞工內部的任何一方,

畢竟每個人的家庭境遇不同,

無法憑藉著理想或現實的政治正確論斷,多行究責。

 

六、媒體渲染的效應

在網路媒介的即時傳播之下,任何過激的舉措,

即便是合理的,鏡頭前得理不饒人的模樣,

總難免在民眾心裡的道德判準上,失去了應有的正當性。

又群眾運動總是易放難收,多少存在著情緒高亢的份子,

屢屢做出挑戰社會底線的行徑,

從而讓合理訴求變了調,被輿論以暴民的標籤告終。

無疑的,這是陷入到一種兩難的情境,

一來和平示威起不了威嚇的作用,

二來真要拿出了傢伙硬幹,卻可能因此得不到廣大社會的迴響,

致使社會運動在舉手投足之間,都顯得是如此彆扭。

 

很遺憾的,電影最終的結局,

是罷工領導人以自焚收場,換來了資方重新談判的承諾。

不免覺得很諷刺的是:

勞工都到了以玉石俱焚的地步,尚且才得到了資方"多看一眼"的憐憫,

則那些說著"資方會自律"、"老闆都是良善"的,不都是在講幹話麼?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