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真愛,往往就回不去了...
在愛情的世界中,"真愛"是情侶言談之間的尋常詞彙,
每個人都會說,但卻未必真實的體驗過確實撼動心靈的真愛感動。
原因呢...很簡單,處在俗世凡塵當中,
有太多太多外在因素(如金錢,未來,工作,家庭...),
干擾著我們用心去體察愛情的真偽,更遑論去遇見難能可貴的真愛了。
換言之,期欲讓愛情的純度,萃發至真愛的境界,
唯一的理境,恐怕也只有將諸種外在因素去除,才有可能達致,
於是乎,遺留在絕境下的彼此,儼然成為發現真愛的完美場域。
面對著沒有明天的窘境,感受著隨時可能逝去的危機,
往昔那些用以審度愛情分數的判準因子,顯然都已經不再重要,
為了單純活下去的理由,唯一得以信任砥礪的彼此,成為相互間的依靠對象,
在患難與共的過程中,真愛也在期間無意識的滋長著。
箇中的對象是誰,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身處在絕境之下,
早已跳脫出既有社會道德的規範,再無所謂善與惡的分野;
所展現的,往往是源自於人性的原始光暉,
所流露的,才足堪是愛情的純粹。
類似的情境,不禁令我想起李安導演的電影"斷背山",
兩名曾經遭遇山難,期間共患難的山友,在各自成家之後,
卻始終難忘當年那段互相扶持的情誼,而無視於世俗的價值判準。
某種程度,這就是"遇見真愛,就回不去了"的鐵證吧!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電影改編自查爾斯馬丁(Charles Martin)的同名小說,
由凱特溫絲蕾與伊卓瑞斯艾巴主演,敘述偶然的一場大雪,
延誤了攝影記者馬丁趕赴婚禮現場,以及外科醫生班的重要手術。
為了使行程不被耽擱,兩個陌生人決定相偕共乘小飛機至目的地,
不料飛機駕駛員在途中心臟病發身亡,加上天候惡劣的緣故,讓飛機迫降在高山極地之中。
在苦無救援的情境下,兩人歷經從陌生到相識,
再到彼此信任的過程中,愛苗從中也不自覺的蔓延滋長,
歷經數日的絕境逢生後,終於盼得救援到來,兩人也就此各奔東西。
然而,或許是相互扶持的經驗太過深刻,引致於馬丁始終忘不了彼此共處的時光,
在心中已佔滿著與班的回憶下,毅然的選擇與未婚夫分手,勇敢的向班提出在一起的要求。
對此,班最初礙於前妻病逝的痛苦,始終無法再允諾一段新的感情,
但同樣的在共患難的深刻記憶無法抹去之下,雖經一番猶豫,最後還是選擇再相信愛情。
愛情,無疑是身陷絕境的唯一救贖...
電影中,班原初有意讓馬丁留在小屋之中,自己在酷寒之地找尋出路,
但走了一小段路後才驚覺著,若沒有著相互的愛作為扶持,根本就不足以支持其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在雙方都存有著同等覺悟的情況下,互為對方的精神指標,最終得以化險為夷。
引申至人生的場域中,一如嚴峻的險地,生命中或也不時的會陷入到類似的低潮當中,
當自己身處在無人得以援助的徬徨無措之際,假若有這麼個人,
願意在關鍵時刻拉您一把,將您從低潮的泥沼中解救出來,
愛上其人,或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情理之中。
無奈的是,偶然遇現的那個人,在俗世的界定下,可能被歸之為是小三之流,
但在感情的世界中,卻是真愛無誤...
箇中所呈現道德與愛情的價值反差,還真是令人玩味!
(以電影為例,在道德體系界定下,其實班正是介入馬丁與未婚夫婚姻的第三者,
但若以這樣的眼光觀賞本片,箇中的真情流露,豈不全成了偷情實況了麼?全沒了意境!)
(竭誠邀請您加入我的粉絲頁,一起聊聊關於電影的二三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