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前年(天啊﹗日子過得真快…)評論『星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的文章中,
才誇獎星戰系列終於走出『家天下』的泥沼,從世襲走向隨機,從對立邁入和解。
沒想到不過才兩年的光景,
或許是為了緬懷舊時代三部曲已凋零的演員(如飾演莉亞公主的嘉莉費雪),
亦或為了再度喚回死忠星戰迷的支持,
本集的戲路完全就是復刻『星戰6:絕地大反攻』(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試著將本片與星戰6作相互對照,把當年的路克換成現在的芮,橋段鋪陳的相似度幾乎百分百…)
儘管該集是自己最鍾愛的一部,
致使本片最終、當畫面出現芮遙望著遠方的旭日,天空浮現著絕地大師們的諸像,
仍舊充滿著無盡的感動,然卻也不禁令人懷疑:
除了賣記憶之外,未來的星戰(相信這絕對不會是最後一部),
是要繼續延續著天行者家族與西斯勢力間的兩極纏鬥呢?
還是趁著時代人物的逝去、索性改弦更張來個徹底的大換血比較實際?
畢竟僵固拘泥在既有天行者一脈所勾勒的軸線,
已然成為一種劇情上的禁錮,讓本該浩瀚的星戰世界,
少了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終將成為系列作延續生命周期的致命傷。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就我的觀感而言,本片最大的敗筆,
就是讓好不容易洗白了世襲制的星戰系列,重新回到著重血統的套路,
再次使『將相本無種』的諦義,回歸到『真命天選』的宿命論。
安排芮流著西斯大帝的血統,最終使其手刃暗黑的至親,
從正面的觀點析之,這證明了血統並不能代表甚麼,
只要心向光明,同樣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展現出自我才是本體主宰的力量。
然而,從反向的角度來看,表象上說著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作為原力的主導者,
但直到終場大對決的時候,當王牌一掀開,才發現還是回歸到最傳統的血緣因素,
彷若沒有著天行者或西斯一脈的純正血統,根本不夠資格去殲滅大魔王,
坐實著電影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中所說
一副反正看你們下面的怎麼玩,到最後還是得空降內定人選來收割戰果,
如此菁英主義的安排,坦白說自己實在很難苟同。
(儘管這一直都是星戰系列的基調)
更有趣的是,絕地大師的養成,在共和國時期是何等的嚴謹,
從嬰兒時期的遴選開始,繼而得通過各種情緒性的試煉,
才能在拋諸七情六慾的四大皆空狀態下,開始一系列駕馭原力的課程,
少說沒練個十來年根本不可能出師。
但端看路克與芮的訓練過程,簡單的跑跑步、砍砍樹、幾個攀岩動作之後,
禁不住反抗軍告急的呼喚,草草結束訓練課程,
但最終仍然可以臻至絕地殿堂與尤達等先進齊名。
使得絕地大師最終反向是跑龍套般隨便,
儼然更進一步證實著『一切都是資質問題』,只要血統對了,
管你內心有甚麼波濤洶湧的情緒起伏,有著多大的心魔恐懼,
一樣皆可迅速取得大師桂冠,更強化了菁英思維的論述,
某種程度亦顯現出系列作並未觸及到更深層的人性刻劃。
就以芮最終還是手刃了西斯大帝一事來看,這個結果,
本來就是西斯大帝預想、也是其期待芮作出的做為。
就像當年對待路克那般,
透過讓他目睹反抗軍同僚的諸種慘狀,去誘發其內心中對西斯勢力的憤怒,
繼而以悲憤為名的期欲致西斯致死,此乃墮入黑暗面的發韌。
不過,當年的路克最終忍了下來,
並驕傲的向西斯表明自己的勝利,因其戰勝了憤怒與恐懼;
相反的,芮在面臨同樣情境之下,最終卻選擇起身對抗西斯放大絕,
不論其內心當下是基於同儕遭襲擊的憤怒,抑或是心向光明的冀望斬除暗黑勢力,
從結果論來看,其終究讓西斯大帝的陰謀得逞,
何以芮就沒因此陷入黑暗面的泥沼呢?
基此,從路克與芮的決定不同、但最終卻導出相同結局的演繹來看,
似乎還是少了點一致性的邏輯。
綜言之,身為星戰的老戲迷,本片仍舊帶給自己相當豐富的感動,
甚或能夠再見到嘉莉費雪所飾演的莉亞公主,就已然值回票價。
然展望未來的星戰系列,我所期待的,
是跳脫出既有天行者與西斯的人物塑造,
藉以創造出更多諸如韓索羅、芬恩、波戴姆倫等平凡出身的無名英雄,
將原力真正還給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