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擬設「柯文哲條款」呂秀蓮、顧立雄反對-民視新聞--YouTube
【2014.01.02】暫緩提名游錫堃?蘇貞昌:非事實 -udn tv--YouTube
每每有人聽到我唸的是政治學,通常第一句話一定會問:這個唸出來之後要做啥?
的確,不同於一些職業取向較為鮮明的科系,
諸如醫學系那當然當醫師,電機系可以擔任工程師之類的...
就類似的人文社會科學系所來說,未來可以做些甚麼,說真的並不明確,
當然正面思考可以解釋為有著無限可能,潛力無窮,但較為現實的說,就是前途黯淡阿!
(但說實在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
對個人而言,曾經也嚐試過理工科系,但終究非天賦之所在,
總覺得這一生若要有所作為的話,也許只有在這個領域當中,才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吧...)
分析來看,我覺得根本的癥結點在於:"經驗無法累積,又成功往往無法操之在己":
先前曾經讀過一本"三十歲後你會站在哪裡?:想出人頭地,就必須接受的39則殘酷忠告",
作者狄驤便直言不諱的表示:當您的工作性質屬於無法累積真實的工作經驗時,
則工作得再久,也不會讓自己有所提升,只是週而復始的在做著如生產線般的工作罷了!
(工作經驗不等於工作經歷,經歷純粹是年資的累積,而經驗需要的是在工作中得以同步成長...)
以政治的從業人員為例,所謂的工作經驗,指得自然是從政的過程,
縱使您在從政期間獲得鄉親們的好評,看似累積了相當豐厚的經驗,
但只要您不再劇有了選票的光環,則那些累積下來的經驗,終究還是一場空,
這真的是身為政治人物何其悲哀之處阿...
尤其在近來民進黨北二都的提名過程中,這樣的端倪可說是更加的清晰.
在民進黨新北市與台北市的市長候選人提名作業上:
新北市早早由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勝出,但贏得初選換來的並不是喜悅,而是一波波來自於黨內支持者的質疑,
認為游錫堃的民調,別說遠不如現任的朱立倫市長,就連副市長侯友宜出馬的話,要獲勝也顯得輕而易舉,
因此紛紛出現希望能夠勸退他的聲浪,我想,這對一個曾經創造宜蘭經驗的優質首長,
加上是循著黨內正規遊戲規則而出線的政治人物來說,是情何以堪的事阿!
相反的,鏡頭轉到了另一頭的台北市,在柯文哲醫師的民調始終居高不下的情況下,
黨內各大派系,對於他堅持不入黨的做法,似乎也都有著鬆口的跡象,希望能夠因人設事,制定一個"柯文哲條款",
讓黨外人士也能夠參與黨內的初選機制,說真的,這對於其他的競爭者,如呂秀蓮副總統與顧立雄律師們,
又是何等的不尊重呢?真是把人家當成是衛生紙,用完就丟嗎?
(顧立雄會決定出馬角逐北市,那也是由主席蘇貞昌所請託而出的,
又諸如顧律師在社會上的名望與專業形象,絲毫都不遜色於柯醫師,
黨如此不尊重初選遊戲規則的態度,真的是對這樣的專業人士太過粗暴了吧!)
儘管柯醫師貴為台大急診室的主任,在醫界或許德高望重,但在政治圈,他可還只是個毫無政績的新人啊,
一個大黨居然認由一個政治新人如此的操弄與拿俏,事實上這讓多少黨內人是恨得牙癢癢的呀!
換言之,過去累積的政績不重要,只要掌握了民意的脈動,您就是王者,就有著全盤議價的談判籌碼,
我想這正是民進黨現階段的思維:為了勝選,已經是不擇手段了,黨規之流的,好像也已然成為了雞肋...
當然,選舉想贏,這本來就是政黨的終極目標,或也沒太多可議之處,
但端看民進黨的許多政策與作為,卻往往存在著分歧式的思路:
以政黨的屬性來說,一般分為"掮客型政黨"與"使命型政黨"兩種:
1.掮客型政黨:簡單的說就是以勝選為最大考量,本身黨內並無太特定的意識型態,
因此只要對勝選有幫助的,黨機器隨時都可以改變政策的意向,因而也被稱之為是一種選舉的機器.
2.使命型政黨:黨的組成有著既定的終極目標,這些目標往往就像是神主牌一般,說甚麼都不可能撤下,
縱使因此而得面臨著敗選的命運,也在所不惜...
倘若單就柯文哲與民進黨之間的協調過程來看,顯然黨一再的為了勝選的前提進行退讓,
在可見的幾周內,預期柯文哲應該可以順利的以黨外人士的身分出線才是,
如此看來,民進黨在這件事的處理態度上,十足的就是一種掮客型的做法,為了勝選,可以豁出去了...
然而,換個場所,從先前柯建銘總召在民進黨華山會議時,拋出為了贏得2016的總統大選,
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而引來黨內人士大家撻伐的現象來看,民進黨又很難只是個純粹的選舉機器,
其本身還是帶有著相當濃厚的台灣主體意識的使命感,顯然無法全然的割捨.
我想,正是基於介在掮客與使命兩極的漂泊,始終無法安定下來的情況下,
讓民進黨在後扁時代之後,無法在清晰的道路上前進,自然的就打不出一場令人振奮的漂亮勝仗.
因此,我想該是拋下所有成見的時候,好好的想一想:
究竟想要的是獲致勝選的途徑呢?還是希望堅持著當初建黨的初衷呢?頗值得三思...
綜言之,自己對柯文哲醫師也沒甚麼成見,至少比起住帝寶的要當台北市長,要更有資格多了...
(真的納悶的是,號稱三代公務員的家庭,財富居然可以到達富商巨賈的等級,真是令人不解阿!)
但只是希望民進黨該好好想想的是,為何今天柯醫師可以挾著民意,與全黨進行合作的協商呢?
歸根究柢,還不就是民進黨在馬政府擺爛的這幾年始終也沒能夠做出一番令人民鼓舞的形象,
才會讓黨的優勢盡失,而黨的提名反而成了一種累贅,還被揶揄為"為何將獅子關進籠子",
這對於一個有志在2016獲取總統大位的在野黨而言,不覺得相當的汗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