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來了政府各單位為馬總統抱屈的一連串聲援行動,
終於在多番努力斡旋與外交手段之下,
據說經濟學人網站22日刊出了由台灣"沈呂巡"投書的內容.
(這作者的名字好熟喔...原來根本不是打抱不平的文青路人,
而是我們的前外交部政務次長,現任駐英代表,
又來了一個"偽素人",這根本就是搞政令宣導麼...>.<)
投書內容並不否認台灣經濟萎靡的現況,
但著重的是馬總統在兩岸關係與外交政策上的成就.
緊接著當然就是馬政府一貫的"數據治國":
在兩岸關係方面,過去"4"年與中國大陸簽訂了"18"項協議,
大幅化解兩岸敵對關係,促進和平發展.
而在外交政策方面,提供給台灣免簽證的國家,
則從過去"54"國,增加到了"129"國,這是史上僅見的.
................總之就是一連串的歌功頌德.
基本上呢...舉出了這兩面向的政績,
(這些是否為政績,其實也存在著正反兩面的評價)
恰恰只是更加突顯出在馬政府執政時代,
只重視為富人財團大開方便之門,
而漠視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的根本問題.
何以如此說呢?
這要從社會學大師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的立論說起:
對於貧富差距的問題,包曼認為,在全球化的時代,
差距的定義,已經從過去的絕對財富取向,轉變至移動力的評斷,
所謂的移動力,就是個人能夠在世界各地遊走的方便程度,
越能夠徜徉於世界之中的,越是富裕,反之則陷入貧窮.
(這與傳統的貧富定義並不衝突,本來越富裕的,就越有機會出國,
現在或只是多加了技術人員一項,能夠帶著技術遊走世界)
基此,用這樣的標準來檢視沈呂巡所謂的馬總統政績:
1.兩岸關係:與大陸簽訂ECFA相關的經濟協議,
方便兩岸經貿的實質交流,直接受惠的,
不就只是那些中國概念股下的台商麼?
2.外交政策:搞到了那麼多國家的免簽待遇,
在現在經濟如此窘困的時代,三餐裹腹尚且都成問題了,
哪還有閒錢出國阿?
受惠的不也是鮑曼定義之下,那些有"移動力"出國的"新富"麼?
換言之,馬政府的政策屬性,不就都只是在討好富裕階層嗎?
對於中下階層,對於廣大勞工,對於貧富差距,
試問您馬騜到底做了甚麼?
看這個政府秀數據實在是看膩了,您要數據是麼?
那我也可以給您很多數據,
自我感覺良好的馬騜,試試google一下"馬總統 民調"這個關鍵詞,
我也可以告訴您一堆數據:
民調/假如現在公投45.7%贊成罷免馬英九、40.7%不贊成
馬英九滿意度剩15.2% 各年齡層民眾都超過8成表示不滿意
國民黨主席民調朱立倫27%馬英九15% - Yahoo!奇摩新聞
民調/72.1%不滿意、60.9%不信任創馬總統4年來最高點- Yahoo!奇摩
循利寧--孫子篇
[台灣新聞]一個月拼有感 財長:無感被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