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一篇報導中,
以馬英九總統是"bumbler"為提,對台灣的執政單位,做了若干程度的負面評價.
此篇文章自然引來了國內政壇的一番議論,
台灣媒體更直接以"笨蛋",作為"bumbler"一詞的翻譯.
自然的,一如馬總統慣有的回應模式,
先是列舉了相關的經濟復甦證據與數據,
企圖說服大家經濟正在好轉中,
又透過外交管道,對經濟學人做了若干程度的抗議舉措,
而這幾天又有好多英文老師出面澄清,對於"bumbler"一詞做出不一樣的解釋,
指出該詞並不是"笨蛋"的意思,較為正確的解釋,應該是:
一個很簡單的工作都不會做,意指笨手笨腳的人,
倘若用台語來說,有"憨慢"的意思...
咸認為被翻譯成"笨蛋",實在讓馬總統很受委屈...///
(一個憨慢的人來當總統,跟"笨蛋治國"好像也是同義詞吧!)
其實,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每日一詞",有著甚麼樣的觀感,
就個人而言,總覺得放在國家的格局來看,
當我們的總統被批評是個"笨蛋",跟他被說成是"憨慢""笨拙",
實質上有差嗎?還不都是指一個無能的人來領導著我們國家.
與其在一篇負評文章中,找尋著取暖的中譯版本,
還不如真的好好想一想,為什麼別人會有著這樣的評論呢?
當一個總統,當到民意支持度已經趨近於個位數,
能不自慚形穢麼?怎麼還有臉再辯這一些文字遊戲呢?
今天看了所謂四大天王探討退休制度的政治大戲後,
(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考試院長齊聚)
看到會後的那個徒具宣示性的記者會,
我想問的是:經濟學人說您馬總統是"bumbler",哪裡錯了呢?
(有人說bumbler是指行事猶豫不決的人,
這解釋不正好詮釋了馬總統今天退休制度改革的無能作為麼?)
無怪乎在野黨會希望召開大鳴大放的國是會議,
因為當一件即需改革的政策,放到了體制內改革的框架後,
結果就是這樣的不了了之..
(據說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又要回來囉...
您說這體制內的改革....囧到爆...///)
以前阿...經常有人喜歡把兩岸領導人的背景拿來做對比,
並且得出"台灣領導人多是文組出身(尤其是法律),
而中國領導人則多半唸理工科系,
認為這是台灣與中國,一個走向衰退,一個旭日東昇的主因,
因為理工人通常是"做得多,說得少",
而文法背景的,則多半是"講得一口好厲害..."
本來呢,並不覺得這樣的對比有甚麼參考價值,
但現在...歷經陳水扁與馬英九的法律人執政後,
才深深感覺到這段評析的真確性.
看到馬總統對這篇文章的回應,
我看到的是他那擺脫不掉的律師性格,
大家就等著看吧...再這麼自我感覺良好下去,
看來下次不是"bumbler"這麼模擬兩可的字,
而是離"stupid"與"fool"也不遠了...
就讓大家拭目以待吧!
相關時事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