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防部長高華柱的一席話,再次為台灣即將施行的募兵制,

投下了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也讓"徵兵制"再次成為搜尋的關鍵詞.

國防部長提到:倘若在募兵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

按照憲法與法律的規定,可以回復徵兵制度,

又其認為一個阿兵哥從養成到堪用,至少就要一年以上,

所以倘若徵兵,應該以兩年為限才有意義.

此舉讓那些未服役的學子們,不免又緊張了起來...

(當然,我覺得高部長這席話,

頗有對於退撫基金遭到清算的反動之詞...)

 

 

說實在的,怎麼改,都已經與自己無關,

但正因為如此,也才能夠讓自己得以超然的來評析此議題.

猶記得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曾在他上一部著作: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當中,提到了關於"傭兵"的議題.

所謂的"傭兵",就是國家花錢請一群專門打仗的人,來捍衛自己的國家.

傭兵議題帶來了正反兩方的評價,

持正面態度者,認為凡事都該由專業的來;

持反面態度者,則認為軍人首重的就是對國家的榮譽心,

而傭兵沒有愛國情操,容易在戰場上臨陣脫逃.

當然,議題論辯沒有對錯,就看背景環境比較偏向於何者情況而定.

 

就台灣要從徵兵制轉變為募兵制一例來說好了,

不論從各方的訊息來看,首要的難題,就在於"經費問題",

國防部認知到,想要招募到士兵,

其待遇必然得優於社會一般薪資甚多才有可能,

(包括服役薪資與退輔待遇等)

那換言之,也就是說:基本上這些募兵而來的士兵,

有很大的一部分(甚或是全部),根本就是為了賺錢而來,

而不是甚麼受到國家情操感召所致,與"傭兵"的定義相符.

既是如此,早在原先徵募並用制的年代,

政府早就允許了能夠用"錢"來買兵的行為,

也就不用再說甚麼愛國不能用錢買的冠冕之詞了.

 

承上,既然是"錢"的問題,通常也就不是甚麼大問題,

記得在過去徵兵制的年代,曾經就有立委提過"國防捐"的概念:

也就是您只要願意捐一筆錢,作為國家在招募士兵的經費之用,

就能夠免除自己所應該承擔的當兵義務.

記得當時在國防部與民意以不符合公平正義為由,

悍拒了這樣的修法提案.

但現在想想,其實貧富差距本來就存在,

並不會因為拒絕了這樣的主張,就能夠有著甚麼更為公平的景況.

但倘若在募兵制苦無經費與募無兵員的窘境下,

最終真的很有可能又重新回歸全面徵兵制,

如此一來,大家不但同樣得浪費時間在無趣的軍旅生活中,

而且服義務役時的薪資還少得可憐.

但倘若在當初的徵兵體制上,加入了"國防捐"的免役條件,

則義務役的薪資便能夠得到相當的提升,

又真的無心於軍旅的可藉此得以跳脫,但又可為國家貢獻另一種力量,

說起來未嘗不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案.

  

我想,或許Michael Sandel大師不會讚許自己的這番論點,

畢竟就一個社群主義者的角度而論,

共同的生活經驗是必須的,而在台灣,從軍既然是強制的,

自然也就是大家必經的共同歷程,

一旦有些人可以因此跳脫,將讓社會逐漸有著階層化的分野,

對社會長期而言是不利的.

但某種程度而論,我認為,

與其放著既有的貧富差距不管,而一昧的在公平正義論點上打高空,

還不如正視這樣的既存差異性,

而後想想該用甚麼樣實際的方法,來衡平這樣的差距,

才是比較務實的做法.

就拿徵兵一事來說好了,

說穿了,富有階級有心逃避兵役者,那方法可多了,

真想不當的話,絕對有門道或方法可循,

換言之,如果有人願意調查一下義務役士兵與家庭背景的相關性研究,

也許能夠得出"有錢者多半沒有當兵"的八卦.

與其如此,還不如公開的設立一個"國防捐"的名目,

將免役條件給予法制化,費用化,

讓有此財力者得以公然的免役,不用再遮遮掩掩的,

又國防預算也能夠獲得相當比例的挹注,

何樂而不為呢?



arrow
arrow

    心如石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